中山市从六个方面深化产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中山市按照“改造优化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实施“工业立市”到“工业强市”,再向“产业强市”不断深化发展战略,逐渐形成了重点产业突出、区域布局渐趋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下一步,中山市将主要从六个方面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
一、深入调研,为制定产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是加强课题研究。组织开展《中山市经济结构调整研究》、《中山市产业组织创新研究》、《关于提升我市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中山市工业产业集聚空间发展研究》、《关于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问题的研究》、《中山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等多个重要课题研究,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组织效率、加快重点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二是积极探索创新。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发《中山市产业分析系统》应用平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数量方法对产业结构、产业效益、比较优势、产业技术以及支柱产业发展进行全方位分析,绘制出生动、直观的数字化产业地图。着手建立支撑产业发展的土地、能源和资源变动情况监测系统。
三是科学规划产业发展思路。确立了 “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核心,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以科技进步和体制创为动力,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组团布局战略,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组织创新,实现‘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组织高效、效益优良、技术先进’富于竞争力的产业发展体系”的产业结构调整总体思路。
二、强化产业导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提出了按照“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引导产业集聚(集)、积极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环境友好型的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重)、在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更加强调内源型经济发展(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总体思路。制定和实施了《中山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对产业发展实行分级、分区指导。出台了《中山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完善了项目准入、财税、信贷、土地、要素价格管理等相关产业政策,进一步提高《目录》的可操作性。
三、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核心动力
认真贯彻中央、省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指示精神,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一是构建自主创新的产业技术平台。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架构搭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强化企业作为科技投入、研究开发、风险承担的主体地位。目前,全市共有99家国家、省、市级工程中心,其中国家级工程中心1家,省级工程中心9家;共有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65家,省级技术中心7家,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旨在提高我市装备制造业、生物制药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山市装备制造业研究院、中山市生物医药研究院正在筹备中。
二是积极打造高效实用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持和鼓励科技园区、专业镇、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各类孵化器、科技成果中试基地,为企业生产提供配套的技术工艺、装备和系列新产品开发。全市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增至10个,成为全省专业镇密度最高的地级市之一。
三是完善多形式、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2005年共投入3623万元推动企业实施技改99项,带动投资27.4亿元,技改贴息政策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推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投入技术研究开发经费17.5亿元,开发新产品(技术)5100多项,申请专利817项,企业参与国家、省、市三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能力明显增强,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占GDP比例亦逐年提高。
四、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增强产业发展承载能力
“十五”期间,我市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信息产业等领域共建成投产重点项目40项,完成投资约170亿元,占全市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38%。在重点项目建设的带动下,交通运输、能源、城建环保、社会事业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能力不断完善。 “十一五”期间,中山市将继续按照“统筹协调、突出重点、注重效益”原则,规划建设一批涉及综合运输、能源水利、环保生态、自主创新、重大产业等十个领域的重点项目,共99项,估算总投资832亿元。
五、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实施“组团布局、集约发展”战略,以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区域发展、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产业升级为目标,在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区域产业协作。将节能降耗作为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增加了万元工业增加值电耗、工业重复用水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等指标,加强对工业耗能的控制。
将挖掘建设用地潜力、盘活和消化闲置土地,作为舒缓用地供求关系紧张的重要途径,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闲置土地处理的意见》,加强对闲置土地的处理力度。将提高用地门槛作为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手段,加强对无项目工业厂房的管理,按照“分类处理”的原则,严格控制零散布局和“花园”式厂房建设,鼓励兴建多层厂房和推行“零用地招商”模式,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水平。
六、实施科技人才工程,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积极实施“科技人才”工程,加强对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引进、储备和使用。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人才引进工作的意见》、《中山市技能人才引进和管理办法》等多项政策,增强了人才政策环境的吸引力。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实施《中山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暂行办法》,加快博士后流动站、科技创业园、孵化基地和留学生创业园建设。着力加大对科技人才工程的资金支持,相继出台了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科技三项经费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设立了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专项经费、专利专项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地方技术创新基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训,坚持引进和自主培养相结合,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
一、深入调研,为制定产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是加强课题研究。组织开展《中山市经济结构调整研究》、《中山市产业组织创新研究》、《关于提升我市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中山市工业产业集聚空间发展研究》、《关于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问题的研究》、《中山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等多个重要课题研究,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组织效率、加快重点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二是积极探索创新。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发《中山市产业分析系统》应用平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数量方法对产业结构、产业效益、比较优势、产业技术以及支柱产业发展进行全方位分析,绘制出生动、直观的数字化产业地图。着手建立支撑产业发展的土地、能源和资源变动情况监测系统。
三是科学规划产业发展思路。确立了 “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核心,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以科技进步和体制创为动力,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组团布局战略,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组织创新,实现‘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组织高效、效益优良、技术先进’富于竞争力的产业发展体系”的产业结构调整总体思路。
二、强化产业导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提出了按照“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引导产业集聚(集)、积极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环境友好型的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重)、在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更加强调内源型经济发展(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总体思路。制定和实施了《中山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对产业发展实行分级、分区指导。出台了《中山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完善了项目准入、财税、信贷、土地、要素价格管理等相关产业政策,进一步提高《目录》的可操作性。
三、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核心动力
认真贯彻中央、省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指示精神,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一是构建自主创新的产业技术平台。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架构搭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强化企业作为科技投入、研究开发、风险承担的主体地位。目前,全市共有99家国家、省、市级工程中心,其中国家级工程中心1家,省级工程中心9家;共有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65家,省级技术中心7家,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旨在提高我市装备制造业、生物制药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山市装备制造业研究院、中山市生物医药研究院正在筹备中。
二是积极打造高效实用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持和鼓励科技园区、专业镇、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各类孵化器、科技成果中试基地,为企业生产提供配套的技术工艺、装备和系列新产品开发。全市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增至10个,成为全省专业镇密度最高的地级市之一。
三是完善多形式、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2005年共投入3623万元推动企业实施技改99项,带动投资27.4亿元,技改贴息政策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推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投入技术研究开发经费17.5亿元,开发新产品(技术)5100多项,申请专利817项,企业参与国家、省、市三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能力明显增强,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占GDP比例亦逐年提高。
四、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增强产业发展承载能力
“十五”期间,我市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信息产业等领域共建成投产重点项目40项,完成投资约170亿元,占全市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38%。在重点项目建设的带动下,交通运输、能源、城建环保、社会事业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能力不断完善。 “十一五”期间,中山市将继续按照“统筹协调、突出重点、注重效益”原则,规划建设一批涉及综合运输、能源水利、环保生态、自主创新、重大产业等十个领域的重点项目,共99项,估算总投资832亿元。
五、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实施“组团布局、集约发展”战略,以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区域发展、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产业升级为目标,在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区域产业协作。将节能降耗作为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增加了万元工业增加值电耗、工业重复用水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等指标,加强对工业耗能的控制。
将挖掘建设用地潜力、盘活和消化闲置土地,作为舒缓用地供求关系紧张的重要途径,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闲置土地处理的意见》,加强对闲置土地的处理力度。将提高用地门槛作为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手段,加强对无项目工业厂房的管理,按照“分类处理”的原则,严格控制零散布局和“花园”式厂房建设,鼓励兴建多层厂房和推行“零用地招商”模式,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水平。
六、实施科技人才工程,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积极实施“科技人才”工程,加强对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引进、储备和使用。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人才引进工作的意见》、《中山市技能人才引进和管理办法》等多项政策,增强了人才政策环境的吸引力。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实施《中山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暂行办法》,加快博士后流动站、科技创业园、孵化基地和留学生创业园建设。着力加大对科技人才工程的资金支持,相继出台了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科技三项经费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设立了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专项经费、专利专项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地方技术创新基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训,坚持引进和自主培养相结合,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