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医养结合”成民间投资新领域
信息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15日
分享:

我市康复医疗产业有望迎来高速发展

 
  上个月中旬,经过近一年筹备的中山爱达康康复医院正式开
  业。这是一家按照国家二级康复医院标准改建的民营医院,由市
  人民医院原院长余元龙教授担任首席医疗官,将打造成为中山首家采用O2O 经营模式的集医疗、养老、护理于一体的综合体医疗服务平台。
  记者了解到,康复治疗近几年来已经成为了中山民营医院中最热门的科室。截至去年末,中山20 多间民营医院中,几乎都开设了康复科。有业内人士建议:中山民营医疗可以大力拓展康复医疗,这个方面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需求大:中山需求群体超过30万人
  其实早在2009年,同方医疗集团就在五桂山建起了我市第一家康复专科医院,经过多年发展,现在该康复专科医院年平均住院量达2000多人次,年门诊量近 6 万人次。建于2007 年的中山国丹中医院,该院康复科成立于2009年,从最初38张床位扩展到现在的100张病床,是火炬开发区规模较大、功能较齐全的民营康复医疗机构之一。
  长期以来,康复医疗没有得到国内社会大众的普遍重视,病人出院时,医生往往只是提出康复训练的建议,并不会为患者安排详细的康复治疗计划。但世卫组织是把康复与保健、预防、治疗并列,作为医疗卫生事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由于康复病人大多住院时间长,医保支付比例低,虽然群众对康复治疗的需求较大,但自费支付的意愿并没有相应地跟上,作为行业参照的医保对康复治疗的定价也较低。因此,大部分的康复患者没有得到及早的康复治疗或者全面系统的康复治疗。”国丹中医院业务院长易松介绍。
  目前中山市主要康复医疗需求群体包括神经系统疾病群体、骨关节疾病群体、慢性病群体、盆底康复群体、残疾人群体等,以中山常住人口320万估算,目前这几类康复群体约有三四十万人。
  余元龙表示,现有传统的康复服务模式,多以康复机构为核心,依赖于医生、康复治疗师和专业设备来提供康复服务。这一模式时间成本高、治疗费用高,患者难以坚持,从而导致康复治疗效果大打折扣。“中山有一部分老人更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对于这类群体,由于他们行动不便,更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上门服务,而公立医疗机构没有精力提供这项服务,这也给民营康复医疗机构提供了机会。”
  ■前景好:市场缺口大,有望迎来高速发展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综合医院康复科及康复专科机构数约为4000家,占医院总数的14.50%;康复床位数12.93万张,占医院床位数的2.43%;康复医护人员数36441人,占医院工作人数的0.59%。综合来看,我国尚未形成系统、完备、充足的康复医疗供给体系。国家《“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中则指出,要“推动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与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等之间的转诊与合作。”
  近年来民间资本纷纷瞄准中山康复医疗产业,除了爱达康康复医院外,中山同方康复医院、源田骨科医院和广济医院、国丹中医院等,这些民营医疗机构都开设了专门的康复科。其中中山同方医院集团规划在板芙镇打造300亩的医养结合模式的健康养老产业园,目前正在建设中。
  同方医疗集团在中山投资超过10亿元,其中康复医疗占了10%。下一步,该集团拟在翠亨5A 级景区开设翠亨护理院、在佛山开设同方医院老人康复中心,在湖南开设老年健康产业园,将以板芙镇为“医养结合”产业总部,逐渐向全国辐射。
  中山民营医院协会会长袁孔华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动为中山医养结合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医养结合作为一个全新的产业,各地起点基本一致,但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人口密度大,生活空间小,人力资源昂贵,医疗费用高,而中山作为一个休闲旅游城市,具备生活节奏慢、城市环境好、海滨气候宜人、医疗资源丰富等优势。因此,中山发展医养结合产业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
  “康复医疗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未来市场需求将进一步释放。”余元龙说。

新媒体
微信 微信 微信二维码
手机版 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中山市 中山市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