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是广东省辖地级市,面积180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35万,下设24个镇区。中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又是著名的侨乡,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
(一)地理位置和气候
中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处,北与广州接壤,东距深圳120公里,东南到澳门65公里,由中山港水路到香港52海里,地理位置优越。
中山处于北回归线以南,气候温暖,年际间平均温度变化不大,年平均温度为21.8℃。
(二)基础设施
本着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生活环境质量的宗旨,高起点、高标准、高效能地抓好城市建设。近年来,中山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各项市政设施更加完善,为市民提供了舒适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目前,市区的绿地面积92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8%,人均公共绿地11平方米。中山市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城市规划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园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交通管理畅通工程模范城市”等,1997年获联合国“人居奖”。
全市现有公路总里程1345公里,形成了以国道和干线公路及京珠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9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5大机场;铁路运输经由广州通达全国各地。目前,随着神湾港的开通,中山已形成东有中山港、南有神湾港、北有小榄港的"品"字形港口布局。其中,中山港的集装箱年吞吐量更是跻身全国十强、世界百强。中山港至香港的水路客运,每天有10个班次,航程仅需75分钟。
供水供电充足,并初步建成以城区为枢纽,贯通各镇区、大中型企业的宽带高速大容量的信息网络,形成了"中山信息高速公路"。
(三)经济发展
中山市是我国较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山从一个普通农业县,一跃成为以外向型经济为导向,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2004年实现生产总值610.1亿元,同比增长18.7%;从产业构成上看,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5.0:65:30。工业对于全市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突出。近年来,在"工业强市"、“科技兴市”的战略指引下,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电气机械、化学制品、金属制品五大支柱产业,并充分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已建成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民营科技园、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包装技术基地、精细化工基地、小榄工业区、南头升辉工业区、三角高平工业区、坦洲第三工业区等四十个工业园区,基本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以优质产品为拳头的多元化产品结构,有“乐百氏”饮料、“固力”门锁、“华帝”燃具、“嘉华”电子、“皇冠”箱包、“欧普”照明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品牌,长虹、TCL等一批知名企业也在我市投资。同时,沙溪镇的纺织服装业、小榄镇的金属制品业、古镇镇的灯饰业、南头镇的大家电业、东凤镇的小家电业、大涌镇的红木家具业、黄圃镇的食品加工业、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电子信息业和汽车配件业等区域特色经济蓬勃发展,产品在全国占有较大的市场分额。我市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称号,沙溪镇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中国服装协会授予“中国休闲服装名镇”称号;小榄镇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和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协会分别授予“中国五金制品产业基地”和“中国电子音响行业产业基地”称号;古镇镇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灯饰之都”称号;大涌镇被中国家具协会授予“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称号。
中山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大力引进外资和开展对外贸易。到2004年底,全市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858家,“三来一补”企业1700多家,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5.1亿美元(新口径),全球500强有20多家已在中山投资。由本市各类外经贸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装配企业等组成多形式多层次的外贸出口体系,产品销往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近两年来,外贸出口总额增幅均为20%以上,2004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56.2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99.9亿美元,比增21.1%。
(四)政府服务
政府部门积极转变职能,通过全面推进政府办公电子化进程、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等一系列举措,依法行政,努力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全方位多渠道地支持外商投资企业,为外商多办实事,树立了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府部门新形象。
同时,政府部门加大力度整顿市场秩序、建立健全各项法规制度、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保证社会各项事业同步协调发展,努力为外商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