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 >

西区2016年工作计划

信息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16-03-10 分享: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十三五”发展开好头、起好步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综观国内外形势,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国家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发展前景仍然广阔。从国内形势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省内和中山形势看,我省开始进入以创新驱动为主要动力的发展新周期,珠三角东西两岸深度融合的进程加快,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山空前崛起的区位优势和在珠三角一体化中的战略优势,特别是随着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以及前海、南沙、横琴自贸区发展的辐射,将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从西区发展来看,我区经过“十二五”的发展,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人民幸福感增强了,干部创业干事的劲头更足了,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总体来看,西区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虽然面临困难和挑战,但更有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2017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综合指数达97%以上;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力争比全省提前一年实现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此基础上,力争2020年跨入全省经济发展第二梯队,迈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这一奋斗目标,对西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牢记使命,坚定信心,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提质,勇于担当,锐意创新,破解发展难题,补齐发展短板,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实现新常态下的新发展,再塑西区发展的新优势,走在新一轮发展的前列。

  2016年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十三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一核心、两基地、两提升”战略,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源泉,以提高质量效益为发展导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脚踏实地抓改革,全力以赴谋发展,全心全意惠民生,狠抓落实强服务,着力在创新发展、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新突破,努力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工作方针是:深改革、稳增长、调结构、强服务、惠民生。

  今年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国地两税收入增长10%,其中,国税收入增长11%,地税收入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坚持科学谋划,明晰“十三五”发展方向和目标

  在认真全面总结“十二五”发展工作的基础上,做好各项发展指标的衔接,从西区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科学谋划,汇聚民智,实事求是确定我区的发展战略、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制定《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相应的专项规划。规划编制过程中,着重把握“五个要求”导向。一是突出体现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要设置反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指标,增加政府履行职责的约束性指标,切实把规划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二是突出体现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按照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西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具体安排,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规划的一条主线贯穿始终,提出落实好、完成好各项改革任务的思路。三是突出体现经济提质增效的要求。在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主导产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提出切实管用的新思路和硬举措,加快推动我区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四是突出体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实施一批重大民生工程,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五是突出体现以项目为支撑的要求。重点谋划一批稳增长、调结构、增动力且有利于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大项目,争取将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纳入“十三五”规划。将“十二五”未完成的大项目、好项目,继续列入“十三五”规划。要针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重点区域,研究提出确需编制的专项规划。专项规划的规划期原则上到2020年,可根据需要展望到2025年。专项规划由各业务部门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区党工委、办事处审定后印发。有关部门在编制专项规划时,要与区发改局进行充分衔接,确保发展目标的协调一致。

  二、坚持深化改革,推动重点环节改革项目落地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改革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把深化改革作为创新驱动和优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继续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现代服务业、行政管理体制、社会基层治理等四大领域改革,落实符合市委改革部署要求、体现西区特色的改革任务,不求广,只求实,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发展难题方面选取2-3个改革项目,重点突破,形成西区模式。制定《西区2016年推进改革试点工作要点》,明确新一年改革任务、路线图、时间表。着力将去年已取得突破的和目前正在推进的改革任务进一步深化和完善。采取循序渐进、重点突出、依法改革原则,积极争取上级指导和支持,及时将上级对我区推进改革工作的支持有效转化为工作新动力。

  三、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工业经济内生动力

  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落实《西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一轮发展实施方案》,调整促进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的扶持方向并增至2500万元。通过强大的“科技引擎”引导企业自主创新,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挖掘工业经济的潜力,增强工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抓好“四大抓手”。把高新技术产业、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知识产权作为创新驱动的重要抓手,将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与西区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全区工业发展上新台阶。2016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家,实现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3.3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7.3件,每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23件,新型研发机构达到1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67%。

  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大力鼓励和引导装备制造业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扶持日丰、科力高、聚龙、龙族、泰拓等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关键核心技术、有市场前景的“三有”工作母机制造业企业。年内培育5家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其中母机企业3家。

  强化中小微企业培育。实行西区中小微企业培育名录库动态管理,继续做好中小微企业入库管理工作。兑现扶持措施,确保中小微企业技术改造奖励、研发费用补助资金及时发放。做好融资扶持,积极与金融机构沟通,跟踪落实“成长贷”款项发放、贴息补助等工作。实现首批入库50%企业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以上,力促2-3家中小微企业成功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使中小微企业逐步成长为我区经济的中坚骨干。

  推进“升规上亿”培育工程。强化培育监测平台,将首批中小微企业培育库的企业全部纳入中小微企业培育和监测平台。落实《西区关于推进企业上规上限工程的实施方案》,提高企业升规及上亿的积极性,协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助保贷”贴息补助。实现新增4-5家规上工业企业、1-2家亿元企业。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用好用活促进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全面推动信息化、智能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按照“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思路,做好全区技改项目的调查摸底,帮助优质技改项目申报资金。采取“以点带面”方式,选取3-4家企业作为智能化改造试点单位。力争技改投入同比增长20%以上,开展技改的规模以上企业数达60%以上。

  确保节能降耗达标。依法实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管理,完善节能机制,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加大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动态监管力度,确保今年节能降耗指标顺利完成。推动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鼓励引导企业实施一批节能降耗重点技改项目,淘汰高耗能电机。深入开展节能宣传,强化全民节能意识,着力营造全民节能降耗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坚持转型升级,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

  加快发展服务业新兴业态,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实现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加快“一核心”建设。把握西区旧城改造项目(马山片区)投资合作协议签署的良机,创新建设模式,在征地拆迁、基础设施、资本运营、招商引资等方面创新思维,加快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尽早启动马山片区控规调整论证工作,广泛征求意见,规划定位要高、具前瞻性。尽快完成相关区属企业的清产核资和股权转让,用好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为试验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成立大宗物业征收专责小组,着手对辖区范围的土地和物业进行征收,做好征收工作的舆情动态引导和监测,妥善细致做好与被征收人的补偿协议签订,征收工作必须依法、公平、公开。完成星月彩虹花苑(第一期)小区建设报建、招标等手续,确保上半年全面动工建设。

  推进“互联网+”示范园建设。借助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资源,配合该中心尽快完成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中国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创新(中山)示范园”建设。迅速成立由区主要领导担纲的园区管理架构(即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园区企业化管理。探索成立综合运营股份公司,争取邀请市商务局注资,各界参与,与区办事处共同促进园区运营。探索设立互联网应用创新投资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为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扎实推进示范园建设。

  推动产业提升发展。提升汽贸行业发展,认真做好西区汽车展馆建设前期工作,破解工作中遇到难题,力促展馆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举办第五届汽车博览会。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争取将进口车业务落户西区。加大招商创新力度,积极发挥各产业牵头部门和各行业协会的作用,用足用好上级扶持政策,创新利用第三方资源,以“走出去”的方式,举办2-3场主题清晰、对象明确的西区产业推介会及招商会。

  扶持产业集聚发展。发展楼宇经济,借助中国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创新(中山)示范园的建设,利用嘉豪大厦、利高广场、天悦城商业大厦、熙龙居、嘉华商业大厦以及彩虹大厦(二期)等建成或在建商业体,在条件成熟时力争认定为市亿元楼宇,定向引进新兴业态企业,形成新兴服务业集聚区域。深入研究餐饮行业发展,出台《西区扶持餐饮业发展实施细则》,重点培育富业广场、天悦城、翠景街及原水产公司鸽场饮食文化城等区域成为餐饮业集聚发展区域,形成我区特色的餐饮业态。

  推进养生基地建设。发挥固生堂中医连锁集团的资源优势,借助中医健康养生文化节平台,创新招商方式,大力引入优质中医健康服务产业,使其成为推动西区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探索公私合营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基层医疗,参与养生房地产、养老服务、养生酒店、健康中心等项目。与城市空间楼宇合作共建养生基地示范园,以市中医院养生馆建设为重点,扎扎实实建设2-3个中医养生项目亮点,以点带面,带动中医健康养生产业发展。办好第二届中医健康养生文化节。

  规划发展特色旅游。依托全市最大“酒店集群”的优势,加强与市旅游局沟通合作,规划景点,选好线路,积极推动旅游与产业、文化相融合。着力策划三类旅游:一是加快旅游与工业融合,发展工业旅游。借助世宇动漫、大洋电机等企业的快乐资源及新能源汽车,参观生产流程、体验产品功能、增进游客智慧,实现工旅融通。二是加快旅游与养生融合,发展健康旅游。充分发挥市中医院、恒生药业的中医资源,发掘、提供有品质的中医健康养生产品,优化养生旅游线路,推广中医养生旅游资源,促进西区旅游创新发展。三是加快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文化旅游。刷亮“醉龙文化”名片,加强黄氏大宗祠、烟洲书院等历史建筑保护与旅游开发,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景区配套功能,实现旅游内涵式发展。

  完善项目服务机制。建立“项目业主”服务部门、区领导和市级部门联动协调机制,抓好项目落地和服务。加快推进好来化工、大洋电机、格林曼、东兴包装等项目建设,促项目早日落实和投产。完善项目督办机制,每20日收集一次项目问题进展情况,按问题内容和性质明确责任部门,落实到人,力促问题早日解决。继续做好项目“一张图”编制,与市规划设计院合作完善全区重点项目“一张图”系统建设,提高“一张图”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推进项目前期报批和地块出让,为有效投资持续稳定增长储备后劲。

  五、坚持统筹发展,构建城市建设和管理新格局

  把握“一区两制”改革的有利时机,投入3868万元继续实施沙朗片区幸福提升工程,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逐步实现城乡空间布局合理、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基础设施衔接配套,公共服务同等共享的发展格局。

  加快启动“滨河西区”建设。以狮滘河“一河两岸”资源为依托,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建设生态长廊,打造“滨河西区”。开展摸底调研,聘请专业公司编制高水平整体改造规划。争取市住建局支持,做好狮滘河沿岸的征收拆迁工作,打通该区域的“断头路”。争取市政府支持,采取西区前期投入资金,市财政后期返还的方式,加快建设进程。

  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市政府提出的《关于提高我市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意见》,主动把握中山市提高主城区首位度的战略部署,完善基础功能,推进新型城镇化。继续加强区内道路交通网络建设,重点做好八号路、香格里北面15米路、隆平36米路延长段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构建与现代化产业格局相配套的城市道路。改造旧供水管网,建设石特涌翠朗排涝泵站,完善主要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实施休闲文化公园绿化提升工程,建设休闲文化公园植物园,提高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投入348万元,推进秀美村庄工程建设,建设隆昌五、六组农路等5条方便群众出行的村道。在隆平工业区启动建设公建配套服务设施,解决周边企业员工日益增加的休闲、娱乐等服务需求。

  加强土地征收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积极争取市有关部门支持,全力突破土地出让、征收和管理工作难关。一是做好用地出让(包括:东兴包装、日丰电缆、卓梅尼装备制造、沙古公路加油站、金港路南侧商业项目)及办证工作,确保完成土地基金收入预算。二是继续理顺土地产权关系,储备一批土地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三是配合市相关部门做好市属重点建设项目征地工作,跟进抓好“三规合一”和市“马上办”项目的办证和规划调整工作。四是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归档整理工作,保障群众利益。

  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水平。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深化数字城管应用,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改革综合行政执法局管理体制,整合执法力量,组建综合执法队伍;加快市场监管局的改革和组建工作。加强对环卫、市政、绿化外包管理的监督,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和爱国卫生工作。继续开展“双无社区”创建活动,全面提升辖区特别是沙朗片区的美化、绿化和净化水平。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查处无照流动经营、占道经营、“两违”、超限超载等违法行为,开展安全生产领域的职业病防治、建筑施工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污染源排查等专项行动,巩固文明城市和生态示范社区创建成果。

  六、坚持协调并进,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发展

  加强社会基层治理工作,协同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按照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模式,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实现社会和谐善治。

  大力完善社会服务。建立健全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专业社工为支撑的“三社联动”机制,形成以“三社联动”为形式的重点领域服务及社会管理新格局,满足居民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制度,跟踪落实扶持发展政策,加强社工服务监督管理,提高社工服务质量。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建设“一中心多站点”服务基地,新增3-4个社区服务站,努力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以西区社工综合服务中心和沙朗社工分站为基点,各社区公共活动场所为支撑,全面推进社工服务进村居,打造西区社工服务品牌。

  大力加强社区管理。理顺市、区、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推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规范化和标准化。按市政府批复要求,完善《西区深化原广丰农场体制改革工作方案》,稳步推进原广丰农场体制改革。推进农村自治组织与经济组织分离,制定沙朗社区“政经分离”工作方案,并逐步实施。

  大力开展平安建设。深化“平安细胞”创建,深入推进“平安出租屋”建设,开展“护校安园”行动,巩固“无三害”城市创建成果。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扩大“三轨制”覆盖面,将30人以下的小企业、租赁企业纳入监管范围。继续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健全维稳工作月例会等信访维稳工作制度。深入推进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落实安全生产和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加强隐患排查和综合治理,防范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着力做好“食安中山”重点系列工程,保障居民“舌尖上的安全”。落实中山市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开展省食药监局开发监管执法系统区一级试点工作。

  大力推进依法治区。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建设职责法定、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西区,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推动跨部门联合执法,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执法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落实普法责任制,加强普法教育,发挥新媒体技术在普法中的应用,提高普法实效。完善法律服务网络,继续推进法律公益进万家、一社区一法律顾问等工作,将法律服务向民生领域倾斜。

  大力发动公众参与。整合西区政府门户网站等区内媒介资源,归并媒介管理机构,构建以“今日西区”为主、社区报为辅的“1+N”报纸宣传矩阵,构建以“掌上西区”微信平台为主、区内其他微信平台为辅的新媒体微信矩阵,提高社会治理的参与度。建立“每月一主题”宣传机制,选取12个西区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关注的话题,邀请省市媒体进行深入采访报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完成西区知联会换届选举,切实发挥好党外知识分子民主监督、社会服务等作用。积极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管理职能,为西区社会治理建言献策。

  七、坚持共享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以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为导向,着力保障基本民生,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完成年度十项民生工程(见附件),尽心竭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提升就业保障水平。提供个性化私人定制跟踪服务制度,争取应届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为未就业大中专应届毕业生提供15-20天的工作试验和指导,通过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的培训,协助在寻找工作方面有困难的求职人士和在校大中专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提升社会帮扶水平。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做好民政对象危房改造、老年人无障碍改造、低保动态管理和年审、困境儿童、重点优抚对象帮扶救助等工作。开展敬老孝亲系列活动,推行银龄安康老龄意外险,提升老人福利水平。

  提升现代教育水平。指导筹建彩虹片民办中学,吸纳社会优质资源参与西区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建成剑桥郡配套小学,以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水平。启动剑桥郡配套中学装修工程,为2017年9月开学做好各项准备。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启动中英教师互派培训选拔工作,提高教师教书育人和师德水平。

  提升卫生计生水平。加强西区医院规范化建设,在人、财、物方面制定规范化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水平。倡导健康优先、健康教育先行理念,创建健康促进示范镇区。实施新家庭“四位一体”人文关怀行动,创建新家庭人口文化示范基地。开展学校环境卫生监测和饮用水监测,保障全区幼儿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将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工作常态化。

  提升文化修身水平。做好传统文化保护工作,深挖醉龙文化元素,制作《醉龙》纪录片,举办第六届醉龙文化节,打造西区特色文化品牌。继续做好烟洲书院作为全市修身学堂总堂的示范工作,积极推进其他社区的修身学堂建设,创新公务员义工、文化志愿者的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扎实做好群团工作,认真领会中央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党的建设带群团、群团建设促党建。举办庆“五一”西区个人歌手歌咏比赛、首届中山(西区)妇儿百合文化节、第二届公益文化节、庆“七一”基层党组织歌咏比赛,活跃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

  八、坚持党建引领,打造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

  以强化党建工作责任为关键,以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加强基层组织活力为突破口,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健全议事决策机制。落实依法、民主、科学决策机制,健全区党工委、办事处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社会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统筹推进重点难点工作的机制,建立健全区党工委成员和部门建议讨论分析制度,牢牢把握事业发展的主动权。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挥集体智慧。

  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提高干部队伍执行力的有效手段,落实好“一岗四责”,大力弘扬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按照市委统一部署,继续开展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着力解决一些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开展谈话提醒构建抓早抓小工作机制,落实问责问效制度,形成西区特色。继续开展中层正职述职,深化社区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工作。进一步完善机关干部激励机制,实施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加强督查督办,完善督办制度,提高督办实效。开展“抓党建、转作风、优服务”活动,加大干部培训力度,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研究基层治理新问题,积极发挥党建统领作用,做好先进典型和工作经验的总结推广。开展社区班子建设情况调研,做好届中考察评议,提前谋划明年社区换届选举。配合做好市党代表、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和镇区班子换届调整工作。加大软弱涣散组织整治力度,争取实现长洲社区党委的软弱涣散党组织摘帽。完善社区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全面增强社区党委的驾驭能力和在群众中的威信。坚持注重龙头带动,激发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力;注重党群共建,破解非公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难问题;注重多维建设,解决两新组织党建阵地缺乏问题。

  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继续推进西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落实“三集中一分开”制度,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工作,优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服务效能。进一步加强“三级联动”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区、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推进政务服务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积极与市相关职能部门对接,探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管理,探索开展服务标准化工作,确保运作规范、高效。加强网络问政与投诉管理,提高网络问政与投诉工作水平。

  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努力实现干部廉洁、政府清廉、政治清明。选取试点,开展财政帮扶资金使用绩效评估。针对去年审计出现的问题,加大整改力度,彻底整改。加大审计监督力度,重点做好“年审制”、重点投资项目审计、社区居委会换届经济责任审计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工程预(结)算审计监督,把部门负责人和社区书记主任离任审计报告纳入交接清单。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财政集中支付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加强预算管理,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提高预算到位率。严格控制行政开支,强化项目招标、政府采购、“三公”经费管理,稳妥推进新一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降低行政成本。成立由纪检、税务、审计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明确职责,全程监督西区旧城改造(马山片区)项目,确保项目资金使用规范、安全、高效。制定西区公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和监管事项清单,扎实做好区属公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继续推动党务、政务、居务、财务信息公开,营造公开、公平、透明的政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