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区街道地处中山市主城区西翼,北与小榄镇接壤,西与沙溪镇交界,辖区面积25.18平方公里,下辖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逾15万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交通节点,广珠轻轨、105国道、广珠西线高速、北外环等交通动脉在此交汇,构建起辐射珠江口西岸的立体交通网络。
自1984年建区,1999年与原沙朗镇合并后,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历经40多年的砥砺奋进,西区街道实现了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与综合竞争力的持续提升。2020年9月22日,机构改革揭牌仪式顺利举行,标志着西区街道机构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西区办事处正式更名为西区街道办事处。西区街道办事处是全国文明单位,获评全国健康促进区、省教育强区、省脱贫攻坚突出贡献单位、市经济强区、市双拥工作突出贡献单位等殊荣。2024年西区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5亿元,同比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30.1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9.55亿元,工业技改投资4.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5.38亿元;社消零总额126.5亿元。
西区街道人文荟萃、商贸繁荣、生态宜居、产业兴旺。这里拥有珠三角地区发展较早的小商品市场,集聚全市规模最大的农产品销售中心、汽车销售集群区以及“互联网 +”产业园,这里日用化工、电器电机、电线电缆、LED新光源等优势产业根基深厚,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健康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共进的良好局面。这里国家级非遗“醉龙舞”蜚声海内外,建于明朝中期的长洲村黄氏大宗祠、建于清朝的烟洲书院是广东省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彰显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在城市开发建设方面,西区街道全市面积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马山项目正稳步推进,目前征收完成率、搬迁率、拆卸率均高达99.5%,成功整备出岐江河畔400亩连片商住用地,为西区街道高质量发展拓展了新空间。
当下,西区街道紧紧抓住中山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和深中通道通车的重大历史机遇,以“工改”、马山旧改“双轮驱动”拓展产城融合新空间,全力招引新项目、培育新集群、打造新平台,着力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农文旅、先进工业、现代服务业融合互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一轴一带三区”特色发展格局,致力于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区、产城融合新高地、美丽宜居幸福地,奋力谱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西区围绕以城促产、以产强区的发展思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发展“三大经济”(实体经济、数字经济和夜间经济),持续构建“三大平台”(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创新(中山)示范园、中医健康养生基地),大力开展“三旧”改造,打造“一轴一带三区”(“富华片—彩虹片—沙朗片”产城融合发展轴,岐江河、狮滘河沿岸的现代化城市景观带,打造先进制造业智造区、高品质生活优享区、现代服务业创新区),推动形成一体两翼、双轮驱动的发展空间格局,建设“商贸数铁城、醉美新西区”。
全区现拥有工业企业300多家,上规模企业44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5家,拥有好来化工、琪朗灯饰、日丰电缆、世宇动漫等一批优质企业。目前,西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3个。黑人牙膏、洁柔纸巾等知名品牌享誉国内外。
西区商业底蕴深厚,是中山乃至珠江三角洲著名的商业贸易和休闲观光区。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中山尖沙咀”的美称。西区是中山传统的物流集散中心,专业市场密度高、总量大,拥有汽车销售、小商品贸易、IT电脑、果菜食品、服装百货、客货运输和二手交易等7大类15个专业市场。其中,有珠三角地区发展最早的小商品市场、全市最大的果菜批发市场、全市规模最大、占全市三分之一以上份额的汽车销售市场以及烟草公司。区内拥有国际酒店、富华酒店、喜来登酒店等30多间星级酒店,以富华道为轴心的20多家文化娱乐场所成为消费热点。西区着力抓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中国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创新(中山)示范园、中医健康养生小镇三大产业平台的建设。
西区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重大机遇,主动作为,先行先试,在城乡一体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行政体制、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实施改革。高标准建成西区行政服务中心,率先在全市实现“一窗通办”,每个窗口都可以办理涵盖17个部门共273项审批服务事项,率先在全市使用“市统一申办受理平台一体化系统”办理综合业务,率先开展“三个一”服务模式,开展延时服务缓解群众办事“请假难”,政务服务“西区模式”在全市推广。在城区片和沙朗片居民集中区域分别建设24小时公共服务自助区,为群众提供“不打烊”的全天候自助政务服务。开通“证照快递”服务、实施“强化政务联动、促进便民利企”项目,群众企业办事更加便捷。
西区街道文化底蕴深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醉龙舞”曾在国内外重大活动参与演出,建于明朝中期的长洲村黄氏大宗祠以及建于清朝的烟洲书院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地方名人有黄冷观、黄苗子、黄健等。
西区街道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国家3A级旅游景区荔景苑,市级文化产业园区ART中山生活哲学文创园、市级工业旅游示范点中顺洁柔和卓梅尼。享负盛名的岐江公园坐落在西区,中山市中医药文化馆位于西区彩虹大道新中医院内,是以“中医药养生文化”为主题的文旅基地。辖区内还有五星级酒店中山国际酒店以及特色餐饮名店香山家宴等。
近年来,西区街道以党建为引领,以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契机,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努力探索建立“文化更有活力、旅游更有魅力、消费更有动力”的长效机制,文旅融合事业深入推进,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繁荣向好态势。
西区关注民生建设,让发展成果惠及居民群众。每年新增财政60%以上用于民生事业,每年为群众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出台了推动就业创业、加强危房改造等事关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
西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着力深改革、稳增长、调结构、强服务、惠民生。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一是推进城市更新,马山片区旧城改造项目再加速。积极寻求省、市支持,重启马山片区旧城改造项目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继续开展本项目的补偿决定申报工作,确保项目依法征收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做好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园建设。加快金昌工业路“工改工”项目建设,解决项目规划条件,完成项目规划设计,抓紧落实土地注入、补出让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对接先进地区外溢的创新产业资源。促进园区企业合作交流,提升园区项目乃至整个片区的创新创业氛围。三是加快拓展健康养生集聚区业态。筹办健康养生招商推介会,开展靶向招商,吸引市内外中医健康养生企业、人才等要素资源。加快推进“湾区之心”康复医疗项目和中智大药房产业项目的立项、规划、报建等工作,力促项目早日落地动工。开展项目引进对接工作,盘活健养悦生园、稻香围等片区。优化医疗服务业态,引进医疗设备和科研成果,建设优质医疗资源集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