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我区经历了“十二五”规划开局,市、区、社区三级班子换届,庆祝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等政治、经济大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西区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薪火相传,审时度势,锐意进取,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着力调结构、稳增长、促稳定、惠民生、强队伍,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为建设幸福和美西区进一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着力推进转型升级,全区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经济指标取得“三大突破”。2011年我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面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7.95亿元,增长12.3%;实际利用外资4110万美元,增长17.4%;出口总值5.37亿美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32.49亿元,增长17.3%;农民人均纯收入15049元,增长10%;可支配财政收入5.36亿元,增长22.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95亿元,增长34.9%。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税收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达到20.34亿元,增长25.2%,继续保持全市第五的优势;其中国税收入12.19亿元,增长15.5%,地税收入8.19亿元,增长4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突破60%;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7%,首次突破65%,居全市第一位。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证明了我们调结构、稳增长的方略是正确的,推动企业转型的措施是得力的,促进产业升级的方向是对头的,转变发展方式是有效的。
招商引资再创历史新高。贯彻落实市“三个一百”战略,大力招商引资,争取用经济增量稀释存量。在我市组织的与中央企业、知名民企、大型外企和香港企业的合作交流会上,我们打了几场漂亮的战役,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全区共有7个项目(试验区、北大荒、精密制造、迪卡侬、普洛斯、麦德龙、千叶片滨江旧城改造)代表中山市上台签约,总投资额达200亿元,创历史新高。相信这些项目的落户和推进,将进一步增强我区可持续发展的实力。随着迪卡侬的签约,我区世界500强企业增至3家。我区荣获内资百强先进镇区一等奖。
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强化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的理念,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回收已征土地逾千亩,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的落户提供土地保障。重点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完成后山社区、食品公司35.4亩、古镇信用社11000平方米商铺的资产征收。试验区投资开发公司获批收储职能,并与市建设银行、交通银行达成融资意向。实施扶优扶强战略,扶持好来化工、大洋电机、烟草公司、物资集团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落实重点项目联系、例会、督办、简报等制度,主动上门服务投资者。目前普洛斯中山物流中心完成首期工程,华润万家进驻,二期工程即将铺开。北大荒(中山)农产品仓储物流基地启动用地得到落实,项目公司已落户我区并开始运营。麦德龙中山商场建设完毕,昨日已盛大开业,西区多了一个著名品牌的商业形态。鸿源机动车交易市场于9月28日开始试业,目前进场商户已有60多家。雅居乐剑桥郡已经奠基,棕榈彩虹顺利开盘,天悦广场、利高广场正在加紧建设。世宇动漫产业园、数字社区等新兴产业、总部经济项目正在办理招拍挂前期手续,新能源动力产业基地、琪朗灯饰、千叶电器增资扩产土地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工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预计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23.3亿元,现价增长10.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13.8亿元,增长1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贡献率达61.8%,是我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继续设立1000万元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对区内企业在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重大项目规划和前期研究、重点项目贴息、引进高层次研发和营销人才等方面进行扶持。11家企业技改项目申报技改专项,24家企业申报参展补贴,22家企业获得出口扶持奖励,8家重点中小企业新增贷款贴息。协助大洋电机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产业化项目获得省财政补助1400万元;大洋电机获批组建“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并获“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授牌,均为全省唯一。日丰电缆“核电重水反应堆水下用电缆生产线升级技术改造项目”获市资金扶持,日丰电缆通过国家驰名商标认定,成为我区第一家拥有国家驰名商标的企业。琪朗灯饰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全国检验检疫信用AA级企业和行业质量诚信企业”,是中山市首家拥有该资格的企业。设立企业科技创新奖励,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做大做强。全区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到16家,比去年增加2家;其中超20亿元企业有2家,超10亿元企业有1家。三家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型升级为外资企业或民营企业。
第三产业蓬勃迅猛发展。今年以来,我区着力加大扶持力度,出台《西区商业集聚园区二次招商扶持奖励办法》和《西区电子商务研发企业扶持资金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增强第三产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全年预计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40.59亿元,同比增长15.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9%。传统产业保持优势,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和住宿餐饮业仍然是西区服务业支柱行业,占据服务业税收的91.26%。随着岐江夜游的启动,西区旅游资源得到拓展,同时拉动住宿餐饮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增长速度快,其中金融业增长82.13%,居民服务业及其他服务业增长88.4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548.34%,教育卫生、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业增长378.92%,形成了现代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良好格局。
二、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增进民生福祉取得新成效
公共财政保障民生事业。倡导共建共享,区财政支出逾六成用于公共事业,大力实施十项民生工程,使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全年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专项经费达2235万元,用于救助困难群众、残疾人和再就业工作等,向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通过举办万人行筹款晚会,广泛筹集善款378万元。推行门诊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将非本市户籍职工和大中专学生纳入门诊基本医疗保险范畴,提高居民医疗保险水平。坚持便民利民,建成全区功能最齐全、最漂亮的彩虹社区服务中心以及集城管、计生、环保、消防行政审批于一体的行政服务中心。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传承醉龙文化,出版《醉龙传奇》连环画,新增农家书屋图书2000册。推进视频监控二期145个监控点建设,建成8个安全小区。完成了沙朗片河岸路灯工程及隆平、隆昌三条人行便桥建设,启动105国道旁危房改造。“双到”扶贫工作有序推进,至今已投入450多万元,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已启动了“一村一基地”的造血工程建设。
生态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西区片主城区首位度,推进沙朗片城乡一体化进程。水利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安排了2484万元,用于石特涌和沙朗、隆昌、隆平社区河涌的整治,以及排灌河的疏浚清淤工作。响应市委、市政府“多种树、种好树、种大树”的号召,建成“市政协与西区共建林”;采用“一街一树一景”方式,打造出金港路、港隆路、金昌路、广丰工业大道四条绿化示范路,沙朗片绿色生态环境焕然一新。主干道及工业区道路建设和改造有序推进,农路硬底化建设、农路改造初见成效。妥善解决岐江公路拆迁问题,新岐江公路已于去年底通车。太澳高速、小榄快线顺利推进,公交网络延伸至中山奥园及大洋电机厂区。
三、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社会建设呈现新亮点
社会管理体系逐步健全。认真贯彻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完善了我区社会建设和管理体系,切实提升了社会建设和管理科学化水平。以列入全市社会工作试点为契机,组织相关部门及社区干部到社会工作先进地区学习。积极探索社区“村民自治+社区化管理”路子,整合充实社区现有服务资源,实施“2+8+N”的社区管理模式。社区事务管理逐步完善,社区两委干部和工作人员待遇不断提高,部分社区办公场所得到改善。
教育现代化切实推进。制定《西区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加大对各学校创特色、树品牌的支持力度,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全市率先建立“名校长工作室”、“名教师工作室”和“名学科带头人工作室”。2011年,昌平小学、中心小学顺利通过省一级学校评估,目前我区已有5所省一级学校,其中公办学校中省一级学校占67%,走在全市前列。各学校全年获省级以上称号七个。“学前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幼儿园办园水平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覆盖公办、民办学校的校安工程按质按时全面完成,完成速度高居全市第三。联合雅居乐、市一中筹建优质初中,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成功举办烟洲小学138周年校庆,收到了宣传展示西区教育成果和加强历届校友海外侨胞联系的良好效果。全国青少年羽毛球训练基地项目顺利推进,成功举办了全球华人杯青少年羽毛球赛,“中山市青少年羽毛球训练基地”在蓝波湾学校挂牌。成立仅一年的西区电教站在中央电教馆主办的全国校园电视制作大赛中荣获金奖。
和美西区建设显成效,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加大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和维稳工作力度,建立了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全年没有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没有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加大力度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以大洋电机公司为试点,率先在全市推行积分制厂企联动机制,率先推行流动人员自助申报登记系统,组建流动人员志愿者服务队。我区被评为全市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工作先进镇区。以“修身谋善治,西区更和美”大讲堂的创新形式,推动全民修身行动的开展,实施干部素质、思想道德、公共文明、文化涵养、法治意识、城市形象、幸福指数、包容精神等八大提升工程。好来化工荣获“全国劳动关系和谐奖”、“全国优秀职工之家”称号,我区荣获“‘送科技文化、送法律、送健康’进企业活动先进镇区”称号。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取得长足进步,我区多年来首次被评为先进镇区。外事侨务、统计、武装、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档案、方志等各项工作成绩显著,为全区经济社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党的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党员干部队伍进一步优化。按照市统一部署,圆满完成了市党代表、人大代表和区党政领导班子、社区“两委”的换届选举工作,没有出现重大投诉,也没有不稳定群体性事件发生。区及社区新班子年龄、文化结构明显优化,省委换届风气第二督查组对我区换届调整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深入推进选人用人示范点工作,中层干部选拔全面实施“差额”方式,40%以上职位以竞争性方式产生。按照建设重学习、重创新、重调研、重服务、重落实“五重型”干部队伍的要求加强干部培训,组织机关中层干部赴浙江大学学习,实地考察先进地区的城市管理经验;组织在编干部赴中山大学学习“执行力”课程。组织新一届社区班子政策业务培训班,选送社区书记到延安、井冈山学院学习。在西区网站开设党员学习平台,为全区760名党员增添网络平台学习。加大力度推进干部的学历再教育,制定学历再教育奖励制度,干部思想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两新”党建工作成效显著。组织以党组织为核心,大力推进“共同规划、共同组建、资源共享、共同活动”的“党群共建”新模式。创建党建示范点10个,其中市级示范点4个,实现“四个100%”的组建目标,先进经验做法得到市充分肯定。
作风建设和执行力建设不断强化。“五联系”制度进一步落实,党政班子成员分成9个组联系重点项目、企业、社区、学校和困难户,切实为基层和群众排忧解难。廉政教育常抓不懈,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不断增强。加强制度约束,规范权力运行,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修订《西区政府采购工作规程》,编印《西区办事处审计工作手册》,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财政专户清理整顿、工程项目审计、政府采购绩效审计,对区红十字会、西区医院等进行财务收支审计。2011年民主政风行风评议整体满意度90.2%。
一年来,全区各单位、各部门、各社区围绕党工委、办事处的工作大局,努力拼搏,积极进取,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到目前为止,今年西区获得市先进镇区荣誉16项;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先进集体17个次,先进个人7人;获得市级奖励的先进集体165个次,先进个人364人次。争先创优工作整体提升,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良好政治生态得以全面提高!同志们,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善治、便民惠民的结果,也是同志们同心同德,攻坚克难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