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 >

西区2017年工作总结

信息来源:中山市人民政府西区办事处 发布日期:2018-02-12 分享: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党工委、办事处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凝心聚力干事业,励精图治搞建设,全力以赴抓落实,全区展现出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城市建设亮点纷呈、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安定和谐、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的良好态势,基本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突出稳增长,经济发展呈现新气象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4.9亿元,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34.79亿元,增长8.4%;先进制造业增加值26.9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85.1亿元,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亿元,增长5.2%;实际利用外资4209万美元,增长55.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44亿元,增长3.3%;国地两税收入41.36亿元,增长8.2%。

  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坚持以大平台带动大发展,重点建设“一区一园一小镇”力促服务业转型升级。马山片区旧城改造已有2137宗签订征收拆迁协议,签订率92.7%,累计发放拆迁补偿款逾5.5亿元,拆除建筑面积6385平方米。第一期安置房进展顺利,16栋楼全部封顶。互联网应用创新示范园成立中联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运作主体,新增金嘉数字媒体产业园等3个园区,发放扶持资金230万元,进驻企业238家。与中山金控合作成立全市首支特色小镇基金,首期募集规模5000万元。中医养生小镇成立御水湾中医健康养生基地示范园,引进御喜汇运营公司、甜妈仔月子中心等10多家企业,总投资100亿元的中山以岭健康城项目达成初步意向。

  招商选资硕果累累。超额完成市“3·28” 招商引资任务,境外项目投资额、境内市外项目投资额、出口贸易额和国内贸易成交额分别完成任务量的106%、180%、122%、200%。实施精准招商,围绕互联网应用产业、中医健康养生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等,先后赴北京、杭州、石家庄等地进行招商考察,重点引进投资实力强、创新水平高的项目落户。全年招商项目15个,累计投资总额120亿元,因招商成果突出在全市上半年招商引资总结会上作经验发言。

  实体经济发展壮大。坚持制造强区,促进各方面资源要素加快向实体经济集聚,修订完善产业扶持政策,扶持金额提升至4000万元。继续推进“升规上亿”培育工程和“成长贷”融资服务,累计54家企业纳入区重点中小微企业培育名录库,为11家企业发放“成长贷”贷款1.75亿元,新增规上企业9家、上亿企业3家。卓梅尼总部、智杰食品和中意彩印均已动工建设;东兴纸品新厂房已基本封顶;格林曼LED产业园、大洋立体自动仓库有序推进。

  创新驱动整体提速。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均保持全市前三名。大力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完成工业技改投资6.81亿元,增长22%,10家企业技改纳入市技改项目库。好来化工认定为广东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恒生药业、瑞德纸品等企业获得省、市技改专项资金500万元。新增13家高新技术企业,增长68%,完成市下达任务433%。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新增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规上企业设研发机构比例高达58%。

  二、突出深改革,重点领域呈现新突破

  一区一制释放活力。出台《西区贯彻落实“一区两制”改革2017年工作方案》,直面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大力攻坚沙朗片区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滞后难题。首批7条15米以上道路已修复完善并移交市住建局开展维护管养。完成沙朗片区各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政经分离”改革,隆昌、隆平社区经联社完成换届,广丰社区经联社正式成立。

  商事改革成果凸显。全市首创“一人审批及抽查制”,优化内部审批流程,新增经济户口2572户。全市首创信息化系统监管,研发、运用“市场监管移动执法办公系统”,加强工商、质监、食药监的监管力度。全市首创远程全天候监控,对全区重点餐饮单位实行24小时“无缝”监控。顺利通过市级化妆品市场安全治理示范区验收,质量强市工作排名全市第五。全区5108户企业完成“五证合一”登记,占企业总数比例87%。

  政务服务独树一帜。率先在全市开通综合服务窗口,每个窗口都可办理涵盖17个部门共320多项审批服务事项。率先在全市使用“市统一申办受理平台一体化系统”办理综合业务,实现402项事项“一网”申办受理。率先在全市完成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全覆盖,实现线上线下政务服务向社区延伸,全市排名第一通过市考核工作组验收。用服务“加法”换效率“乘法”,群众等候及业务办理平均时间缩短近50%。全省市级政务(行政)服务机构联席会议代表参观调研,市“一门一网”改革推进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政务服务“西区模式”在全市推广。

  教育改革成绩喜人。编制全市首个镇区级教育发展专项规划,为未来五年教育发展绘就蓝图。与市教体局合作共建的全市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正式启动,围绕教育供给侧改革、集团化办学等多个项目开展全面合作。投入2.53亿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荣获省级褒奖。建成铁城初级中学和广丰小学,新增2880个优质公办学位。购买1604个公办学位,妥善解决“两为主”和随迁子女受教育问题。加大教育人才引进力度,全区公办教师队伍研究生比例由2016年的4.1%提升至15%。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西区中学各项数据全面超过市教学质量评价一等奖标准。

  三、突出优环境,城市管理呈现新局面

  城乡环境持续优化。积极响应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部署,“水陆并行”、双管齐下,提高全区净化、美化、亮化水平,成为全市首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代表全市接受省爱卫会督导检查。首创“街长制”,落实“一街一方案”、制定“一街一品”标准,大力整治环境“脏、乱、差”,升华路、富华道等4条示范街道整治效果明显。推行“河长制”,改善河涌沿岸居民生活环境,率先在全市设立河道警长10名,为涉河管理工作提供执法保障。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全面开展“三年绿化美化提升”工程,投入200万元完成隆昌三队绿化改造、狮山森林公园绿化提升等8个绿化工程。制定全区节能降耗系列方案,明确每年安排100万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进行节能改造、能效提升。完善环境监察精细化管理,顺利完成省级环保专项督查任务。西区隆平修复型湿地公园二期高标准建成,悦生围农村污水处理系统正式运行,建成4家节水型学校和9个节水型社区。

  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主动响应中心组团交通设施建设攻坚战要求,加快区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年初基建计划的隆平48亩填土工程、金昌工业路人行道改造工程等12个项目顺利竣工。升级改造农路,完成广丰石特涌河堤等9条村道总长3.5公里的硬底化建设。加快供水、路灯等改造,沙朗社区内街路灯三期改造工程竣工,更换3792米陈旧供水管。

  土地管理持续加强。开展工业产业化专项调整,《中山市西区规划分区210401、210601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工业项目)》已通过市政府批复同意实施。编制《西区马山片区项目及核心区道路交通改善规划》。加快土地出让,完成隆平50亩(卓梅尼二期项目用地)和20亩(日丰电缆增资扩产项目)用地的供地。解决沙古公路侧加油站项目用地规划指标问题,完成105国道扩建工程所需征用长洲地块的补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试点工作提前完成,代表全市接受省农业厅督导检查。严守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圆满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粮食储备任务。

  四、突出惠民生,社会治理呈现新成效

  底线保障显著提升。十件民生实事圆满完成,兑现对群众的承诺。养老待遇实现正常增长机制,退养待遇社会化发放率100%。低保标准从629元提高到896元,比增42.4%;低保人员人均补助达2700元。社会保险查询终端机九个社区全覆盖,便于群众不出社区办理社保业务。深入推进农村“三资”五化管理,让群众更好共享“集体”红利。危房改造有新突破,投入800万对173户危房进行拆迁补贴,已拆除危房137户。成功受理廉租房申请70户,为弱势群众提供住房保障。

  就业创业大幅增长。新增城镇就业1322人,为11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95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3%内。实施“大数据”就业帮扶新机制,实现47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搭建全市首个“微招聘”平台,有效解决就业人员信息闭塞。全市首创“互联网+创业”培训新模式,惠及563名创业者。发放各类创业就业扶持资金478万元,新增创业培训导师5人,创业带动就业企业57家、就业人员290人。

  社会公益提速增效。全民公益园正式开园,率先在全省打造公益一条街,创设公益超市、公益饭堂、公益体检中心等服务点。优抚义工服务获评市博爱100最强公益决赛优胜项目,新增广东优秀社工称号1人、中山优秀社工称号2人,社工服务带动100多万元社会资金。以知联社为平台,开展30余场“智助博爱”系列公益活动,受惠群众6000多人次。创设“公共法律服务便民惠民流动宣传服务岗”,将专业法律服务延伸至居民家门口。编织“老龄安全立体保障网”,完善“一中心多站点”式居家养老服务,服务长者2.2万人次。发放各类残疾人补贴200万元,为5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家居改造。

  文明创建亮点涌现。区办事处成功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西区志》正式出版。积极推进文化强区创建工作,建成西区智能图书馆,改造长洲“西我祠”非遗展示馆、区文体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以传统节日为契机,举办文艺晚会、展览等送文化进社区活动90场,实现群众文化共建共享。成功举办第七届醉龙文化节、第三届公益文化节及第三届中医养生文化节等,传承民俗精粹。创新志愿者阶梯式管理模式,打造西区志愿服务“十分钟生活圈”,志愿者注册人数7373人,公益时数累计38万多小时,稳居全市前三。

  健康促进扎实开展。在西区休闲文化公园内打造全市首个百草园,在隆昌悦生田园健身径制作健康宣传画,为群众提供健康养生科普场所。占地6300平方米的烟洲健身公园竣工并投入使用。投入280万元添置社区体育健身器材,举办区第五届运动会及各项社区体育活动,让社区成为繁荣群众体育的桥头堡。积极开展“健康细胞”创建,西区中心小学被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合作中心(WHO)命名为“健康促进单位”。推进西区医院升级改造,新康体中心等建成验收。积极开展“医疗惠民”,为居民免费提供医疗和公共服务逾10万人次。以西区医院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合作单位的紧密型医联体正式建立并运行。

  扶贫工作精准到位。累计投入1140万元对口帮扶怀城镇5条自然村,全年预脱贫132户、458人。制定政策调动贫困户生产积极性,已有162户申报种养和务工奖补项目。发放危房改造补助138.6万元,133户危房全部完成改造。推进产业发展扶贫,3个帮扶村均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并正常运作。落实对潮州扶贫120万元帮扶资金,助力中山(潮州)产业转移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启动。捐赠60万元支持西藏工布江达镇民生建设。

  社会大局和谐安定。继续蝉联综治工作(平安建设)优秀镇区称号,在全市排名第三。维护公共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6.7%,破案数同比上升0.67%,“飓风2017”专项行动和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建设均排名全市第二。禁毒工作、流管工作荣获全市优秀镇区称号,信访工作被评全市先进镇区。创新构建“服务型劳关”,有效解决好来化工综合计时、富华酒店社保补缴等问题。妥善调处稳控剑桥郡部分业主聚集维权等多宗维稳案件,实现各重点防护期期间“两零一降”工作目标。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深化消防、食品等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在全市率先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引入交通运输协会和维修协会的专家开展安全监管工作,取得良好的风险防控效果。

  各项事业携手并进。党管武装持续加强,超额完成征兵任务,继续荣获全市武装工作先进单位。在全市率先开展“菜单式”普法,被列为全市“精准”普法试点推广项目。基层民主法治化建设成效显著,全部社区通过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考核验收,2家企业通过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考核验收。烟洲社区成功创建全国无邪教示范社区,并获评全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示范区称号。高水平举办香港中山西区联谊会七周年会庆、澳门中山西区联谊会三周年会庆活动。成功申报省“妇女之家”示范点,获省专项资金扶持。西区职工服务中心落成,成为全市职工服务中心培育示范点。创新推进民族宗教工作,隆昌社区获评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应急、保密、统计、档案、物价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五、突出强党建,作风建设呈现新面貌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区党政班子成员率先垂范集中学习研讨,并到各自所在支部、联系社区开展授课活动22场,受训人员1168人次,带动全区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辅导讲座,统一征订并发放书籍18000多本,开展各类学习活动198场次,收集学习心得体会280篇。组织全区2910名党员100%完成“学报告 学党章”网上考学,满分率、平均分均居全市前列。

  基层党建有力有效。扎实推进“两学一做”,深化拓展“学”和“做”,营造良好基层党建氛围。圆满完成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实现88.9%,“两委”交叉任职率达91.9%。以“书记项目”带动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治成效显著,“坚持一二三四工作法选优配强党建带头人”书记项目获省通报表扬。继续推进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303个。实行项目化管理,制定17项整顿措施,精准推动广丰社区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转化。新成立党支部16个,发展47名优秀党员,社会组织、非公企业的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85%和88.7%,远超全市平均值。

  选才育人不断加强。加强选人用人以及人员招录工作,为符合条件的7名干部落实职级,调配干部11人/次,招录编制人员8人、雇员44人,从优选拔6名社区挂职副书记,充实社区领导力量。继续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发放人才资金83万元。创新“市内+市外”两段培训模式,成功举办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题培训班、雇员综合业务提升培训班等11期。

  反腐倡廉抓铁留痕。排查基层党员违纪违法线索86条,约谈55人次。处置信访举报、审计发现问题47件,办结42件,5件核查中,实现“核查率”“双反馈”100%。对换届中的违规违纪问题“零容忍”,查处拉票行为1宗。深入开展公务用车、公务接待、资金管理等专项检查,全面整改存在问题。扎实推进绩效评价工作,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在全市首创“弱势群体帮扶资金”和“危房改造资金”深度审计模式,得到市纪委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