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西区街道面对外部的严峻挑战和内部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动西区街道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开启新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西区街道经济实力更加强劲。与五年前相比,西区街道地区生产总值增至129.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增至72.6亿元,社消零总额增至118.2亿元,总量排全市第4;税收收入增至48亿元,总量排全市第4;税收占GDP比重、人均GDP、地均GDP、人均税收均排全市前列。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11家增至目前的57家,增长418%;重点培育库的中小微企业数量由20家增长至63家,省、市级工程研发中心由13家增至32家,增长146%;日丰电缆、创世纪汽车分别在深交所、港交所成功上市,经济发展厚度不断增加。
五年来,西区街道“三大平台”更加优化。持续打造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中国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创新(中山)示范园和中医健康养生基地“三大产业平台”,正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其中,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征收拆迁协议签订率超97%,累计发放拆迁补偿款逾5.1亿元,城市空间设计通过评审。中联创示范园已发展产业园6个,深圳华强北国际创客中心、谷歌出海体验中心等超500家企业入驻,被评选为省第三批“互联网+”创建小镇,成功入选市第五批市镇(区)共建服务业集聚区。中医健康产业规划进一步完善,连续成功举办五届中山(西区)中医健康养生文化节,引入了“固生堂”、中智大药房等优质企业,为产业集聚打下基础。
五年来,西区街道改革成效更加显著。政务服务走在全市前列,高标准建成西区行政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实现政务服务“一窗通办”、建成政务服务“线上工作室”和镇区级大数据平台。主动承担“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政务服务“西区模式”在全市推广。“一区两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沙朗片5个社区纳入中心城区管理,在环境绿化、亮化、环卫清洁、河涌整治、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平安建设等方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成沙朗、隆昌、隆平社区的“政经分离”改革。教育改革更加深入,在全市开启市属优质品牌学校集团化办学的先河,铁城中学、西区中学均由中山一中教育集团实行托管办学,实现公办初中“全覆盖”。
五年来,西区街道民生事业更加普惠。公共财政预算民生支出从每年3亿多元增加到7亿多元,年均增长逾20%。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超全市人均水平。建成西区休闲文化公园、非遗展示馆,每万人拥有文化设施1313平方米。建立中山市中医院—西区医院、西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下联动医联体,构建辖区内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成功创建了国家健康促进示范区。投入2亿多元新建铁城小学、铁城中学、广丰小学三所公办学校,新增4500个学位。学前教育普惠率进一步提升,新增普惠幼儿园2所、新建西区第一幼儿园,实现新增学位490个。同时,西区街道还全力贯彻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加大投入、创新治理等方式,将发展成果更多惠及街道人民群众。
五年来,西区街道城市生态更加优美。新建、改造市政道路30条、农路32条,共23.7公里,竣工绿化工程32个,新增绿化面积56000多平方米。完成路灯管护、绿化养护、环卫清扫保洁外包管理改革,基本实现区域内光网全覆盖。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示范点”工作,在29个小区设置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覆盖居民4万多户。全面落实“河长制”,强力整治黑臭水体,全力做好区内15条河涌整治工作,水质环境得到明显改观。持续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落实“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两违”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五年来,西区街道社会局面更加稳定。连续四年获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暨平安创建工作优秀奖,实现各重点防护期期间“两零一降”工作目标。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涉恶团伙12个,破获团伙案件22起,依法严惩了一批涉黑涉恶犯罪分子。聚焦农产品交易中心等专业市场乱象、套路贷等新型犯罪、校园周边安全、医疗系统乱象等突出问题,联合集中攻坚最大限度挤压黑恶势力滋生空间,实现社会局面的良好发展。累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582宗,为辖区居民挽回经济损失金额累2242.49万元。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建立大网格1个、中网格30个、小网格115个,配置网格长9人、兼职网格员186人。
五年来,西区街道法治建设更加深入。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加强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和备案审查,高标准选聘律师团队参与制订审查重大行政决策。成立西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统筹综合行政执法重大事项。高质量完成街道法治建设“三级同创”目标,获评全市法治镇区之一,9个社区均获得“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称号,其中彩虹社区被授予“国家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称号。西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西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成为全市首批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持续加强政府政务公开工作,科学设置公开栏目,保持常态化更新。
五年来,西区街道党的建设更加坚实。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基层党建质量,党政领导班子连续七年被评为优秀等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全街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构建了大党委工作格局,9个社区党总支同步升格为党委。成立全市首个行业性两新组织党委。圆满完成两届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创新在社区党员中选拔优秀干部到社区挂职副书记,加强年轻后备干部储备。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长洲、隆平、广丰3个社区党委成功实现整顿转化。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西区街道发展史上不平凡、不容易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西区街道经历了疫情防控、经济转型、机构改革的大战大考,打出一系列精准有效的“组合拳”,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筑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美丽田园建设、黑臭水体整治、蓝天保卫战、政务服务质量大提升等六大战役中取得了优良成绩,全年生产总值顺利实现“扭负为正”,西区街道办事处连续荣膺“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向全街道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年来,西区街道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全街道迅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及省委、市委疫情防控最新工作要求,成立工作专班统筹疫情防控工作,全面排查全区300多家工业企业和近4000家服务业企业,为辖区企业提供30多万个口罩等一大批防控物资。在全市率先开展农贸市场核酸检测“全覆盖”并常态化开展,累计送检9537人次。4例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去年2月13日至今无确诊病例。
一年来,西区街道坚持统筹兼顾、协同推进,实现了生产生活秩序的稳步恢复。西区街道顺应疫情形势的变化,建立健全疫情常态化防控机制,分类分级推进复工复产,分批分次做好复学复课,全力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在全市率先出台疫情防控期间生活困难人员临时紧急救助方案,收集并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问题104个。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出台“西区18条”帮扶措施,安排3000万元资金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并投入1000多万元,补贴企业的租金、电费和贷款利息等;投入850万元用于汽车、餐饮、住宿等行业促销,释放消费潜力。在全市首创“一企一码”掌上招聘会帮助企业招聘,派出“中山西区复工返岗专车”接送125名员工返岗。在3月初就实现规模以上服务业和工业、重点项目、高科技企业等十个复工100%。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由第一季度的-13.6%回升到2%,实现“V”型反转。
一年来,西区街道坚持创新蓄力、提质增效,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区域内创新要素不断聚集,推动2家企业成功获得中山市创新标杆企业认定,3家企业获得科技贷款1960万元,1家企业获得2020年省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资金项目扶持247.1万元。成功引进中山中汇广发信德、中山广发信德致远两个产业基金,总额达11亿元,为企业融资提供支持。中联创产业融合平台初见成效,逆势招引31家新企业、新项目入驻园区;顺利完成兆丰经济社250亩工业用地的征收。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精准招商,举办2020年中山(西区)投资经贸交流会,大力引进健康医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会上签约4个总部经济培育项目和2个优质投资项目,投资总额22.6亿元。牢固树立“项目为王、落地为要”意识,以“管家式”“保姆式”服务,全年建设项目合计46个,其中在建项目31个,9个重点项目今年全部动工,年度计划投资额为39.28亿元,全年实际完成投资50.1亿元,完成率达127.5%。
一年来,西区街道坚持尽力作为、积极作为,全面提高了社会治理的水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抓好辖区内民生工程的建设。对口帮扶的怀集县5条贫困村全部达到省退出标准,脱贫率100%。政务服务大力推进“指尖办、预约办、自助办”,在全市镇区政务大厅服务测评中排名第一。积极开展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配合完成西河涌和朗心渠主体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沙朗片区市政污水管工程,进一步改善了河涌水质和河岸环境。“美丽田园”扎实开展,整治窝棚334间约2万平方米,完成率100%。全力推进蓝天保卫战,开展高污染燃料工业锅炉整改,落实燃用清洁能源或设备淘汰率达67%,天气质量优良天数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社区建设成果不断,后山社区、彩虹社区荣膺“广东省文明单位”称号,彩虹社区被命名为第六批广东省家庭文明建设示范点。铁城中学、西区中学在规划、管理、招聘、教研、评价、奖励等方面逐步与市一中实现“六同步”。高质量完成征兵任务,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以全市镇街排名第一的高分,获评广东省五星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建成长者饭堂,通过政府补贴、企业让利和个人支付相结合,实现对全区户籍老人的覆盖。在镇街民政兜底性社工服务高质量发展评估中获获评第1,被认定为市“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试点镇区,养老服务经验做法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推广。全面排查矛盾纠纷,紧盯“格子铺”问题、劳资欠薪等矛盾纠纷重点,成功化解一起澳门“乐8小镇”业主请愿事件。积极协调,变更选址建成翠景变电站,成功化解停滞十年的建设问题。
一年来,西区街道坚持政治引领、党建发力,实现了队伍建设水平的新提升。持续巩固主题教育成效,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重点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坚持“大学习大培训”机制,全年培训党员9080多人次;落实落细“五主题三作用”各项要求,开展主题党会800多次、主题党课近650次、主题党日活动1200多场次;圆满完成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45个居委会成员100%实现党组织交叉任职;新组建29个非公企业党支部、2个社会组织党支部、38个商住小区楼宇党支部、9个经济社党支部,实现党的组织覆盖100%;推进西区及9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建设,计划投入建设经费近3000万,改造完成后10个党群服务中心场所面积达20000平方米;深入开展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排查工作,全面梳理排查2013年以来农村发展党员180人,依规稳妥做好相关问题的处置工作;全年发展党员42名,提前1个月完成全年工作指标。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突出抓好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等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办理党风廉政情况回复114批1200人次,落实廉政“双签字”14人次,提出暂缓意见4人次;收集处置问题线索78件,开展纪律审查谈话45人次,立案7宗,处理7人。任前廉政谈话93人次,关键岗位人员约谈7人次,发出“一把手”提醒函5份,通报24人次。
与此同时,人大、政协、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工会、共青团、统计、档案、方志、物价等工作取得新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