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 >

西区街道2021年总结

信息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2-02-15 分享:

  2021年,西区街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领悟、贯彻落实好李希书记中山调研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商贸数铁城、醉美新西区”发展目标,激活力、挖潜力、增动力,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气象、取得新成绩,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坚持“内外双防”,战“疫”能力持续增强

  坚决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要求,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常态化抓紧抓细抓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巩固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和决定性成果。迅速动员,精心组织,科学、安全、高效、有序完成五次共823710人次的核酸检测工作,彰显“西区速度”和“西区担当”。积极开展疫苗接种集中攻坚,新设疫苗接种点提升接种能力,截至目前,累计接种20.33万人、37.63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16.21万人,覆盖率121.8%。精准实施重点人员场所的分类监控,常态化开展核酸检测,采集样本9.6万多份,进口冷链从业人员疫苗接种率100%,构筑起守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坚固屏障。

  二、坚持稳中求进,发展质效持续提升

  实体经济平稳增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4.6亿元,增长6.8%;规上工业增加值34.5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81.6亿元,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4亿元,增长8.6%。3个重点工业项目动工建设,20个在建项目完成投资38亿元,达序时进度126%。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工作思路,实施“靶向招商”“精准招商”,招引优质制造业项目。仅用三个月时间成功征收十年未征下的隆昌兆丰社250亩土地,并与日丰电缆、福瑞卫浴、世纪本原和澳多科技签订总额20亿元的正式投资协议。

  数字经济发展喜人。成功引进首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科技企业广东邦盛北斗科技股份公司,建设国家北斗数据中心(广东)分中心。加速传统行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发展,引进“菜娘子”“互联网+农贸产品数字交易”等数字平台项目。支持大洋电机、好来化工建设“5G+互联网数字智能工厂”、“Opera云平台”等智能制造示范试点,助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线上化转型升级。

  夜间经济集聚发展。制定《西区街道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依托ART文创园、大信新家园等打造高品质特色商圈,创新发展“醉美食、醉生活、醉时尚、醉文化”等多种夜间消费业态。推出“一道一线多节点”的“醉美”夜间经济品牌,围绕“吃、购、住、游(文)、体、娱”等业态,推动天悦城、兴和圆升级改造。

  “三大平台”扎实推进。马山旧改方面,签约产权累计达2219宗,其中,已接收被征收产权1888宗,占总拆迁规模的80%,一期安置房累计已收住宅1586间(已入住934户);年初成功签约11户钉子户,打破了持续一年半的僵局;自开展攻坚行动以来,成功签约13户。大力推进“工改工”,金莱“工改”项目动工建设,实施262亩低效工业园区改造升级,启动沙朗西片区村级工业园改造工作(2262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互联网产业集聚区方面,谷歌出海体验中心等超500家企业入驻,被评选为省第三批“互联网+”创建小镇,成功入选市第五批市镇(区)共建服务业集聚区,已成为街道发展“数字经济”的坚实基础。中医健康养生方面,产业规划进一步完善,引入了“固生堂”、中智大药房等优质企业,推动恒生药业、大参林等企业总部落地,为产业集聚打下基础。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力打造高效政务生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推出“定制政务”“智慧导办”等特色功能,持续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街道政务服务大厅线上线下业务量超30.9万宗,转办网络问政诉求9900多次,窗口服务评价器满意度为99.6%;积极应对企业之呼,根据产业自身特点制定差异化扶持政策,出台“1+2+3”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并修订制造业、服务业、产业平台及科技创新等6项扶持政策;积极对接银行机构,与9家银行达成共识,为企业提供合计450亿元的授信额度;充分发扬“店小二”精神,主动送服务上门,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项目发展难题。

  三、坚持城乡融合,宜居环境持续改善

  完善道路交通建设。建成两条“瓶颈路”并通车,完成国道G105线沙朗至古鹤段等“瓶颈路”的征地拆迁工作。市政道路移交稳步推进,翠景街等道路路灯、康瑞路等14条道路绿化已移交市管养。“一河两岸”及新建道路路灯和翠湖路、康安路等14条道路的交通设施正办理移交手续。

  大力整治水污染。强化未达标水体整治,高标准落实央督交办案件,街道收到中央督察组交办案件5宗(重点案件2宗、一般案件3宗),已办结2宗,阶段性办结3宗;完成西河涌等4条河涌段的未达标水体整治工程,隆平社区3.6公里雨污分流工程已完成管道建设,停工近7年的隆昌社区2.2公里雨污分流工程在去年3月进场施工,现已基本完成。

  持续开展乡村振兴。推进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打造示范样本,全力打造隆昌社区乡村振兴示范村;选派精兵良将,全力攻坚对点帮扶镇和西区沙朗片两个乡村振兴主阵地。创建特色品牌,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服务,大力发展农村休闲旅游经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每月开展美丽乡村指数测评,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进一步加强“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行动,清除建筑材料、积存垃圾等一大批,清理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585处,“三线”整治501处,拆除违法建筑3.91万平方米。持续开展“厕所革命”,摸排规范厕所1241户,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初步设计。

  四、坚持以人为本,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圆满完成年度十件民生实事,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投入9000多万元完成51项重点民生项目并形成长效机制,2篇优秀案例(占全市10%)被省委党教办采用并向上级推荐;各级党组织开展的356项实践活动已全部完成,累计服务群众16万余人次。

  教育工作成绩喜人。在全市素质教育目标管理评估中排名镇街第一,并获市教学质量评价一等奖。不断增加优质教育供给,西区中心小学(广丰校区)、西区小学分校区顺利投入使用,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000多个;创新采取新型公办幼儿园模式,西区第三幼儿园、第四幼儿园投入使用,新增公办学前教育学位900多个。

  底线民生保障得力。聚焦精准帮扶,特殊弱势群众基本保障有序到位,发放低保户、特困孤儿、高龄老人、优抚对象和残疾人等民政对象合计发放补助超1691万元;用心用情用智服务退役军人及军属,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立体化的退役军人服务网络,打造有军味、有温度、有感情的“退役军人之家”,形成退役军人服务品牌特色,荣获“中山市双拥工作贡献突出单位”。

  五、坚持统筹兼顾,社会事业齐头并进

  “平安西区”深入开展。持续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有效确保了全国两会及庆祝建党100周年等特别防护期间西区街道社会大局稳定,扎实做好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的调处化解,妥善化解稳控了乐8小镇、学位片区划分等70余宗涉稳隐患。扎实开展“防命案、压事故、降警情”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专项行动并取得良好成效。打击涉盗抢骗和涉文物犯罪等5个专项排名全市第1,整体打击成效排名全市第5。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底线”思维,没有发生较大安全事故。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在全市镇街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提高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烟洲书院、隐士祠、黄氏大宗祠、黄健故居入选中山红色旅游十大线路。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ART中山生活哲学文创园扩容升级攻坚项目入选中山市镇街改革创新项目库,并获评市级文化产业园区称号;助力荔景苑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是建区(街)以来第一个国家级旅游景区。

  各项事业亮点纷呈。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同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有机结合,西区青年志愿者协会荣获2021年中山市优秀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疫情防控、春运等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核酸检测群众逾2万人次、旅客1500多人次,清理水体垃圾超2吨。圆满完成年度(两次)征兵工作,征集兵员17人,其中大学毕业生入伍(9人)完成率达225%,远超市征兵办下达的任务数。圆满完成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投票率、得票率均比上届高出6个百分点以上。此外,政协、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工会、共青团、统计、档案、方志、物价等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六、坚持党建引领,队伍建设持续加强

  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并取得显著成效,得到省委巡回指导组和市委党教办高度评价。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组织开展专题理论学习21次,各级党组织书记讲主题党课753场,引导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出“12345”工作法,建成“学习强国”线下体验空间学习示范点。党建工作全年获得省、市表彰示范17个次,擦亮党建品牌。建成全市首个互联网行业园区党群服务中心,织密“1+9+N”党群服务网络,构建起“10分钟服务圈”,全年服务群众16万人次。

  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持续充实干部力量,新招录公务员5名,其中硕士研究生3名,引入“333”硕士研究生1名。加强年轻干部培养,提拔中层干部12名。持续推进“859”年轻干部培养工程,“海选库”由15人增至23人,“优选库”由6人增至8人。激励干部更大担当作为,晋升干部职级37人。设立攻坚克难任务,优化实绩考核,建立健全覆盖公务员、事编、雇员和社区“两委”的“四位一体”考核体系。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储备近200套人才公寓房,制订西区街道人才企业名录,出台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发放各类人才补贴188万元。

  廉政建设落实见效。督促落实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责任书。开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活动,领导班子成员开展提醒谈话38人次。全面落实监督职责,共处置问题线索58件,去存量率100%。立案5人次,党纪政务处分8人次。紧盯市委第四、五轮巡察整改落实情况,及时指出存在问题9项,提出意见建议4项。强化审计监督,完成审计项目58个。持续推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回头看”工作,整改率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