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西区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深入实施市委强镇兴村“1388”行动,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动街道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西区街道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57亿元;工业投资完成9.4亿元,同比增长73.9%,增速排名全市第6位。顺利通过全市唯一国家健康县(区)试点复评。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建引领更加有力
着力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成立街道主题教育领导小组,推动领导班子成员讲授专题党课23次,专题研讨15余次;领导班子带头践行“四下基层”,开展深入调研,累计为群众办实事820余件,服务群众10万人次,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效。
着力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实施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示范项目,细化“1+9+52+288”四级网格,建成广丰社区党建引领出租屋网格化治理示范点,高位推进西苑社区全市党建促基层治理模范堡垒社区党组织建设,以典型引领带动“一社区一品牌”建设多点开花。新建职工天地、香山长者饭堂等特色党群阵地34个,完善“1+9+N”党群服务矩阵,打造“10分钟”党群服务圈。在全市率先建成网约车党群服务站,引导“两新”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着力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统筹做好干部选育管用工作。推进“头雁激励”“人才选育”工程,在全市率先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到深圳开展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开设“争先创优”干部学堂10余期,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2023年培训党员超1.6万人次。实施南粤党员先锋工程,高质量严标准发展新党员42人。推动建设“青年友好型街道”,建成青年人才中心,建设西区青年人才驿站,推出270间人才公寓,建成全市首个人才创梦咖啡,打造全市首个国际人才友好型社区。
着力营造干事创业风气。持续开展街道“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争先创优行动,印发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方案,针对机关、教育、医疗、社区“两委”干部等开展深入调研。坚持一体推进“三不腐”,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二、坚持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稳中有升
经济发展质量提升。2023年西区街道地区生产总值157亿元,三大产业比例为:0.3 :45.2 :54.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7.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6.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8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完成9.4亿元,同比增长73.9%,增速排名全市第6位;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完成4.5亿元,同比增长76.3%。全年完成9个市重点项目,投资额约12.2亿元,100%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招商引资扎实开展。创新拓展招商渠道,高规格举办招商推介会暨政银企对接会,组建“西区街道产业招商联盟”,制定奖励办法,收集整理“50万方+500亩”工商贸产业空间载体资源。全年招引签约项目数量19个、总投资额17亿元,超额完成全年15亿元投资额的目标任务,街道获评中山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集体。
数智转型升级提效。持续推动技术改造和数智化转型工作,新增8个技改项目,协助32家企业申请各类补助约1000万元;5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9家企业认定为省创新型中小企业,4家企业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9家企业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
产业空间持续拓展。打好“工改”攻坚战,念好“谈、移、拆、建、引”五字经,推动金昌工业聚集区改造升级一期项目于年内主体封顶。全年整理低效工业用地271.2亩,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08.4%,连续两年圆满完成市下达任务,获评市村镇低效工业园升级工作先进单位。此外,建立“项目经理”负责制,全方位打通企业自改的堵点和痛点。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通过“马上办”“六联系”“稳经济”等工作专班形成全链条服务机制,走访企业超600家次,解决企业诉求近200项,推动16家银行对街道企业授信总额达1000亿元;实现7个区域、超540项事项“跨域通办”;依托12345便民服务平台,开通街道助企1号线,年内办理诉求事项超1.2万件次;成立西区街道商业秘密保护、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为1635家新开办企业提供首套印章免费刻制服务,经营主体数量突破2.4万户;创新推出“5G视频办”“反向办”,增设“惠企政策兑现窗口”,升级医社保税务“一窗通办”;完成“五经普”法产单位清查13406户,清查率102.5%。
三、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百千万工程”良好开局
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新成效。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百日攻坚行动,问题整改率达100%,美丽田园整治提升评比获片区第一。推进“悦生围·岭南水乡田园”农文旅项目,隆昌社区入选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百千万工程”市级典型村。全年累计开展“文明志愿星期六”活动350多场次。
绿美建设工作取得新成绩。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制度,深入开展“万棵榕树进乡村”义务植树主题活动,2023年累计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16场次,发动500多人次种植树苗超1000株,绿化美化面积约40亩,发掘“美丽庭院”20个、“庭院经济”2个。在绿美广东竞风华(中山赛区)主题活动获得优秀奖。
农村污水治理取得新突破。全面完成隆平、沙朗、隆昌社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累计新建污水管网7.25公里、雨水管网0.851公里;社区农屋接户率96.94%,高出全市任务的16.94%。打通彩虹泵站8.2千米主动脉,解决沙朗、彩虹片区污水无出路问题。
四、坚持美丽宜居建设,城市面貌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状况向好转优。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3年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79分,排名全市第五;年度水质改善变化率居全市第2;街道获评市水污染治理工作先进单位,西苑社区获评市水污染治理工作先进村(社区)集体;强化危险废物“产生-储存-处置”全链条监管,声、土壤、固废、辐射等环境状况总体稳定。
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创新金港路、港隆路、隆平路、金昌工业路等市政道路改造模式,成为全市首个24米以上道路的街道建设主体。已推动4条道路工程完工,畅通辖区交通循环。
马山旧改项目提速增效。加强马山旧改项目攻坚,新增完成征收68户,累计开展12期统一清拆行动,拆卸超35.57万平方米,项目征收完成率、搬迁率、拆卸率均超99%。仅用半年时间为群众办理房产证超4400个,完成一期安置房办证工作,刷新西区乃至中山的“办证速度”;稳步推进二期安置房建设,实现全面封顶。
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突出。制定出台《西区街道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方案》,以长洲、后山、彩虹、西苑社区的老旧小区为工作试点,实施改造小区共21个,住宅楼宇470栋,居民住户10959户,总改造面积超过107万平方米。率先引入老旧小区“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模式,与国企联手顺利在豪景花园小区推动新审批政策下首部“一站式”委托加装电梯落地,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获全市通报表扬。
文明城市创建持续巩固。持续擦亮街道“全国文明单位”金字招牌,建立“1+10”实施方案工作督办台账。成立50支企业志愿者服务队,累计组建志愿服务队伍444支,注册志愿者3.4万多人,开展活动达1.3万场次,贡献公益时数达22万小时,形成“1+8+N”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络体系。成功推荐2人入选“中山好人”,2户家庭入选“中山市文明家庭”,2名学生入选“中山市新时代好少年”。新增“香山新街市”2家。
五、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公共服务优化提升。强化“一老一小”民生保障服务,惠及育儿家庭3000多户,参与度、满意度达98%,推进国家级“向日葵亲子小屋”项目工作,率先创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医工作室”。持续提升政务服务,全年总业务量超11万宗,窗口服务评价器满意度为99.84%。不断升级职工服务,获评年度市工会工作一等奖和进步奖,街道网约车党群服务中心被认定为省级“户外劳动者工会爱心驿站”。推进妇女儿童两个规划实施,“微爱传递,点亮希望”案例入选市儿童友好建设优秀案例。依托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平台打造“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体系”。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新建2所公办幼儿园,改扩建学校3所,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700个,有效解决公办学位迫切需求。集团化办学取得新成效,2023年中考成绩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被评为市推进素质教育目标管理督导评估“先进奖”单位和市先进教育督导责任区。全街道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达65.29%,名列全市前茅,在市第九届运动会中获83枚奖牌,奖牌数创历史最高。
文化惠民成效明显。举办烟洲书院创建150周年系列活动,成立烟洲书院文化学会。推动黄健故居正式挂牌“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培训中心现场教学基地”。创新举办第十三届西区醉龙文化活动,拉动社会消费超100万元,组织醉龙队参与文旅部非遗品牌大会开幕式等大型活动展演,配合央视CCTV2节目录制,有效提升西区醉龙知名度。打造醉龙主题香山咖啡馆,荔景苑景区入选中山市首批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成功申报省级“粤文坊”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民生底线兜牢兜实。持续做好困难群众基本保障,2023年走访联系困难群众超2700人次,开展帮扶近1000人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超210万元。推进残疾人帮扶救助工作,街道9个社区残疾人协会均获评市荣誉称号,是全市唯一四星级及以上荣誉获评率100%的镇街。稳定就业形势,为超10万人次提供就业信息,推动超1000人次实现就业。积极实施“雏鹰归巢”计划,开发大学生暑期实习岗位120个。成功创建首批中山市慈善超市示范点,沙朗社区和隆昌社区荣获“中山市慈善示范社区(村)”。组织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活动22场,收集意见建议63条,转办率100%。
六、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平安建设成果显著
社会治安管理有序。扎实开展“防风险,护稳定,促平安”各项工作,2023年,街道治安水平明显提高。有效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安全生产平稳可控。坚持压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创建全市排名靠前。有力应对各类极端天气防范灾害,成功防御“泰利”“海葵”“苏拉”“小犬”等强台风,未发生自然灾害事故和因灾致人伤亡事故。
社会治理亮点纷呈。构建“1+6”的“大综治、大信访、大维稳”工作体系,创新组建“三人小组”化解劳资纠纷,相关经验入选省委政法委2023年度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实践案例并推荐至中央政法委。街道调解委员会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沙朗社区获评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彩虹、烟洲、广丰、隆昌、沙朗、隆平等6个社区获评市无毒社区(村居)。
法治建设不断夯实。率先打造全市首个“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阵地”,组织第五届中山市“醉龙杯”中小学书画赛等多项赛事,街道获评市年度法治建设规范化镇街,烟洲社区获评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顺利完成中山市镇街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及简易执法程序两项试点工作,“211”执法模式及“引摊入市”管理新模式案例成为中山唯一入选省住建厅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典型经验项目。
七、坚持全面统筹发展,其他事业齐头并进
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强化收支管理,压减非刚性支出,实现2023年街道“三保”支出执行率100%。严控土地“非农化”“非粮化”。高质量超额完成市各项征兵工作任务,荣获“中山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此外,政协、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统计、审计、档案、方志、物价等工作取得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