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 >

关于印发《西区街道关于构建“1+2+3”产业扶持政策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信息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1-06-02 分享:

  各有关部门(单位):

  为推动西区街道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将《西区街道关于构建“1+2+3”产业扶持政策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中山市人民政府西区街道办事处

  2021年5月28日


  西区街道关于构建“1+2+3”产业扶持政策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市委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进一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端要素资源集聚,全面提升西区街道经济发展活力、承载能力和综合实力,实现差异化、特色化、融合化发展,打造现代产业高地,奋力推进“商贸数铁城,醉美新西区”建设,推动西区街道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商贸数铁城,醉美新西区”为引领,着力构建“围绕一个目标、瞄准两个方向,发展三大经济”的“1+2+3”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即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瞄准总部经济引进和培育、产业集聚平台打造两个方向,发展实体经济、数字经济、夜间经济三大经济;实现精准施策,建设更多优质载体资源,吸引产业集聚发展,引进和壮大优质企业,推动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新兴产业快速培育,打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产业高地,全力推动区域产业高端高质高新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着眼产业发展趋势,瞄准产业的高端链条和关键环节,构建共性扶持的普惠性政策和重点产业扶持的专项性政策相结合的系统性政策体系。企业可享受制造业、服务业、总部经济等方面专项扶持,也可同时享受科技创新、企业上市等方面共性政策扶持。

  (二)有效性原则。坚持促进有效竞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导向,全面梳理、整合、创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有效解决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的各类难题;强化政策引导,提防产业政策的不当补贴和保护,原则上采用“事后奖补扶持”的方式,避免企业产生对政府扶持政策的依赖性,提升企业改进绩效、提高效率的动力。

  (三)针对性原则。推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实施原则,既要充分考虑不同行业的发展规律与特性,又要考虑企业在落户、增资、研发、经营、上市等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差异化扶持政策,提高政策的协调匹配性,降低政策成本,实现资源合理有效配置。

  三、总体目标

  通过构建一个符合西区街道经济发展规律、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配套的产业扶持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强西区街道产业扶持政策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为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提供良好的政策发展环境。通过加强对企业在制造业、服务业、总部经济、产业平台、科技创新、企业上市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吸引优质企业落户,培育企业做优做强做大。力争在政策有效期内实现企业结构呈现新布局、企业实力得到新提升、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推动西区街道经济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四、发展方向

  (一)建设优质总部企业发展福地。围绕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经济体系,加大引进区域总部和高成长性优质企业,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经济等高端要素集聚,将西区街道打造为企业投资兴业、人才创新创业的发展福地。到2023年,西区街道总部企业和优质企业数量大幅增加,高端要素更加集聚,主导产业规模和效益显著提升,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二)打造高端产业平台集聚宝地。持续发挥西区街道楼宇经济、园区经济、平台经济等优势,推动产业园区、商务楼宇等载体主题化、专业化、集聚化发展。鼓励园区产权或运营企业采取“筑巢引凤、腾笼换鸟”的方式兴办产业园区、打造产业集聚平台,调动其参与招商引资的积极性,鼓励其充分发挥专业园区、产业平台的功能布局和聚集效应,健全招商网络,强化载体运营服务功能,集中引进和培育发展符合区域产业定位的企业和项目,进一步提高西区街道产业集群创新活力和影响力。

  五、扶持重点

  (一)支持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支持企业“机器换人”全覆盖,支持日用化工、电线电缆、LED新光源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高端环节发展;推进科技创新,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发展金融、商贸服务、文化创意、健康养生、信息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向专业化、精细化、高品质转变,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支持符合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行业龙头示范带动作用的新增优质企业(项目)落户发展,发展壮大优质存量企业,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加快总部经济回归,打造总部、项目、资金、人才、信息等高端要素集聚平台;鼓励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加快提升企业法人治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发挥楼宇产业资源集聚优势,鼓励园区业主方、运营单位做好产业定位,招大引强,提档升规,打造亿元楼宇、星级园区和创新型产业平台载体。

  (二)支持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互联网、区块链、5G等技术为代表的数字产业发展,支持数字新技术研发创新;支持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融合化在线教育,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鼓励发展便捷化线上办公,培育发展数字文创产业;支持数字产业集聚发展,提升数字产业化水平。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培育面向工业、农产品交易、环保、跨境电商等领域的产业平台化发展生态,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数字化转型;打造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和产业集群;推进数字技术与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融合渗透,鼓励“互联网+消费”模式;发展基于新技术的无人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服务降本增效,不断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

  (三)支持发展夜间经济。支持示范商圈、特色步行街培育工作,打造集文化艺术、美食住宿、购物娱乐、休闲观光旅游及健康体育等业态于一体的特色夜间经济集聚区,树立时尚“醉美”夜之城的休旅地区品牌;鼓励主要商圈与文旅娱等深度融合,实现多业态有机衔接,提升核心商圈聚集度,不断创新夜间经济发展模式;鼓励主要商圈、景区等开展场景创新和数字重构,运用现代科技紧密融合文化旅游资源,探索发展电竞住宿、智能点餐、VR游戏、密室探险、灯光秀及体育赛事等夜间消费新业态、新模式;鼓励更多生活服务业入驻商圈、步行街、居民生活聚集区,支持景区、影院、书店、娱乐场所、商场或商业综合体运营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增加夜间消费品类,提供个性化、便利化、品质化服务,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鼓励企业借助网红直播、短视频等新业态,为消费者夜间消费提供精准导购服务,提升消费体验;以各大商圈等为代表,鼓励打造一批夜间消费网红点、网红夜间街区、夜间旅游打卡点,带动夜间消费人气和流量,提升线下消费热度。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西区街道办事处成立专门工作组,联合相关主管部门,统筹做好产业扶持政策体系的修订、清理和绩效评估等工作。政策体系中涉及的各类奖补项目,按照行业“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政策主管部门负责开展具体事项;财政部门统筹建立产业政策资金保障和兑现机制,确保奖补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位;涉及数据提供部门负责配合提供奖补项目共享数据,协助开展奖补项目资金兑现和绩效评价。

  (二)完善工作机制。奖补项目申报受理(申报指引)、审核公示、条款解释、资金拨付、后续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等兑现办理工作流程原则上按制定的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为准,超出该办法规定外的奖补项目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主管部门需及时研讨并按有关程序发布公告。

  (三)确保有序衔接。新的政策体系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的各类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原则上均予以废止,停止执行。按原政策申请的奖补项目已在兑现或处在执行过程中的,可按原政策执行完毕。有效期内如遇法律、法规或上级有关政策调整变化的,从其规定。

  (四)加强宣传引导。组织相关企业、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电视报纸等渠道,及时准确将相关政策宣传到相关企业和单位;并不定时举办政策宣讲会,集中进行宣传讲解政策内容,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和企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