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是公民人生发展的奠基阶段。办好农村学前教育,既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真正实现教育强市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公民素质的必然要求。但是,调查显示,我市农村学前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1)幼儿园规模小、布局不尽合理。如港口镇现有幼儿园12间,但主要集中在中心镇区,有三个村未开设幼儿园。最小的幼儿园仅有9名幼儿,1名教师。此外,农村困难家庭幼儿入园率低(如大南片的低保户)。
2)办学条件简陋。调查所涉及的两个镇区除民众镇中心幼儿园达到省级幼儿园标准,其余幼儿园均未达到市级幼儿园标准。这些幼儿园大多依靠农舍民居,面积小,无活动场地,设施设备落后,不能满足学前教育需要。部分幼儿园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3)师资数量不足,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教职工与幼儿比例标准(1:6-1:7)。如民众镇现有在园幼儿2237人,教职工仅不到200人。
4)师资素质不高。目前,我市农村幼托机构教师普遍存在学历不高、专业训练缺乏的问题,同时,相当多的幼儿园(托儿所)缺乏专业化管理者,办学主体及管理者构成比较复杂,以同村经济条件稍好的农民为主,真正懂得专业知识的管理者难以寻觅。
5)教学方法小学化、成人化。大都采取传统单一的注入式教学,其教学语言、方法、手段等完全“小学化”,没能适应幼儿的心理、个性特点。
调查显示,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家长对学前教育认识有偏差。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有的家长只是在幼儿入小学前半年才送幼儿入园,以换取幼儿园毕业证明,获得小学入学资格。
2)幼教市场无序竞争。为了争夺生源,多数幼儿园压低收费标准,由于收费低廉,为了保证一定的盈利,办园者往往会降低幼儿园教师的薪酬标准,减少幼儿园设施设备投入,从而陷入“规模小-降低收费-规模更小”的恶性循环。
3)部分农户家庭经济困难,影响幼儿入园(托)率。小学阶段实行两免一补以后,幼儿教育成了一些农户最大的负担。由于收入少、生活困难,一些家长只能让孩子留在家中或跟在田间地头。
4)幼儿教师待遇低、保障差。教师待遇差,是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目前民众镇幼儿园教师平均工资为900元左右,约30%购买了医保,20%购买了社保。港口镇幼儿园教师平均工资850-900元,约70%有医保、社保;保育员工资为650元,大多无两保。待遇低、保障差导致无法招聘到优质师资,并且师资队伍极不稳定。
我们提出“布线织网、促进我市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大发展”的建议。
所谓布线:一是政策线。对愿意到乡镇、农村去从事学前教育的投资者,要放开政策,及时审批,免费办理各项手续;在划拨土地、基建规划、评定等级、表彰先进等方面,无论是公办的还是私立的幼儿园或学前班,都要一视同仁,尽可能地创造宽松的环境;对他们在办园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主动关心并给予帮助;对办得好的幼儿园或学前班,要及时给予总结、奖励,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表彰,努力形成公办和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同时,适时制定地方性政策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义务。在经费投入、人才培训、师资福利保障、托幼机构办学条件等方面做出具体而明确的规定。
二是经费投入线。幼儿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政府不能把它全部包下来,但应该保证政府对幼儿教育的适当投入。1)建设一定数量的公办幼儿园、配备一定数量的公办幼儿教师,充分发挥公办幼儿园在保育、科研和平抑保育费方面的示范作用。2)把农村学前教育切实纳入公共财政体系予以保障,减轻农民负担。调查显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以来,农村小学辍学率大幅下降,我们有理由相信,对困难农户提供适当补贴会提高农村幼儿入园率。我们建议在经济条件允许时,对农村户籍人口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减免一定费用。目前可以考虑在部分镇区进行试点。3)采取措施帮助解决特殊问题,如:免费提供教材,免费租借各种教具,资助经济困难家庭的学龄前儿童。
三是人才线。要加大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力度。支持市广播电视大学继续开设并办好学前教育专业。建议对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通过“生均拨款机制”予以扶持(政策依据:国家对师范类学生免收学费)。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
所谓织网,就是指要编织我市农村学前教育的网络。1)将农村学前教育纳入全市教育发展的大框架,适时制定全市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规划。2)继续发挥教育局对学前教育的指导、监督作用。3)组建市一级的学前教育行业协会,对全市学前教育统筹指导,加强行业内部交流,促进办园(所)能力提高。4)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建立本市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