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湾社区在11月底完成了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全部工作,包括党建、民政、计生、社保等在内的65项服务事项均可实现一窗受理、一窗通办,成为东区各社区(村)创建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的示范单位。”12月23日,起湾社区党委第一书记陈玉钧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据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去年12月以来,我市全力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确保镇、村两级平台做到“有机构、有牌子、有办公场所、有办公设备、有制度、有人员、有系统、有经费”等八有。目前,全市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已完成,24个镇区、286个村(社区)级公共服务中心均已投入运行,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65项业务可在社区服务中心一窗办理
起湾社区党委第一书记陈玉钧介绍,包括党建、民政、计生、社保等在内的65项服务事项均可实现一窗受理、一窗通办,实现了居民进一扇门可办多项事的目的。正在办理社保业务的张先生告诉记者,如今来到起湾社区办理业务,居民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窗口或者任何一位专职人员,非常方便。
按照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的要求,起湾社区根据社区实际,设置了2个综合窗口(要求为1个),配备了4名工作人员(包括一名购买服务专职人员),此前,起湾社区有计生专干、社保专干和残疾人专干各一名,均只能负责各自领域的业务,如遇上计生专干休假时,居民只能选择其它时间办理相关业务,而如今居民去到任何一个窗口就可以办理所有事项,不会出现吃闭门羹的情况。
其他公共服务中心亦实现了一窗办理的便利性,12月26日,记者在沙溪圣狮村公共服务中心大厅看到,墙壁上的公示栏覆盖了文化体育、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民政、人口党建、工商、农业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业务共65项。沙溪镇圣狮村党支部副书记彭家悦介绍,该村挂牌公共服务中心后,所有办事窗口变成综合性窗口,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成了专职人员,又是全职人员,实现了村民一窗办理的便利。
标识清晰设施齐全
12月23日上午,记者在起湾社区居委会看到,办公大楼的牌子由之前的东区起湾社区居民委员会调整为东区起湾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进入办事大厅,办事指南一目了然,柜台上方有4台显示屏,滚动播出各类办事指南。进门右手边的墙上挂有“起湾社区便民服务区”的标识,有免费开放的WIFI,还有触摸屏,不仅可以查看各类办事指南,还可以通过触摸的方式填写和提交各类事项表格。进门左手边设有免费充电站、打印复印设备等,通道内第一个办公室的门墙上挂有“综合服务室”的牌子,包含了领导干部驻点社区工作室、党代表工作室、人大代表工作室、政协委员工作室、法律服务室、人民调解室和法律援助点等工作事项。
陈玉钧表示,服务中心各种标识非常醒目,居民进入服务中心后,可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办事窗口和办公室。据悉,根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求,起湾社区办事大厅统一配备了电脑、电话、打印机、复印机以及满意度评价器等办公设备,安装了业务办理操作系统,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设置了饮水机、休息桌椅、便民充电站等服务设施,设立自助服务台,配备高拍仪、公用电脑、打印复印一体机、高拍仪、身份证认证设备、摄像头、查询终端机等设备,为居民提供业务自助查询办理、免费打印复印、手机充电、无线WIFI等便民服务,同时安装了窗口LED显示屏、电子沙盘、触摸屏终端机,展示社区的工作动态、便民信息、人文风貌等,营造良好的办事环境。
正在起湾社区办理保险业务的黄小姐表示,如今到起湾社区办事比以前更方便,各类打印、复印设备应有尽有,就像在自己办公室。
据悉,我市各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期间,各镇区公共服务中心共设置综合窗口254个,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共设置综合窗口1128个。此外,为提升工作效率、保障服务效果,统一配强了窗口工作人员,目前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专职工作人共1476名,确保全市每个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至少配有1名专职人员。各镇区、村(社区)均建立了公共服务中心管理制度及工作人员考核办法,镇、村二级共开展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电子政务及操作规程等各类培训407次,参培人员达2913人次,保障基层窗口工作人员尽快熟悉各项业务流程,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通过“掌上办事大厅”了如指掌
为延伸服务功能,起湾社区通过拓展社区微信公众号功能,开发线上填报服务,让居民可通过微信提前填写提交相关业务申请和表格,由系统后台工作人员及时审核通过后,凭相关证件到社区直接打印,简化办事流程,提升办事效率;同时设置联系和互动栏目,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解答相关咨询和疑问。通过以上措施,避免群众因材料不齐或者证件不全而白跑一趟的情况,也让居民与社区的沟通变得更加便捷,让居民更好地享受无“微”不至的社区服务。
陈玉钧告诉记者,起湾社区有15000多名居民,据统计,目前共有1300多人已关注社区公众号,占户籍居民人数的五分之一。这些居民通过“掌上办事大厅”可查询和了解各种事项,还可进行前期表格的填写和提交,以及相关请求的申请和递交。
记者看到,起湾社区微信公众号设置了办事指南、资讯服务、微心愿、建议意见等栏目,使群众可随时随地查询业务办理所需资料和便民服务资讯等详细信息;同时通过印制宣传单张、制作展架,利用窗口办事、举办讲座、上门走访等契机,加大微信公众号的推广,吸引更多的群众关注社区微信公众号。如今的起湾社区,真正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居民可通过社区公共微信平台“中山东区起湾社区”查看和咨询各类业务,避免了居民办理业务时出现携带资料不全的情况,将细致服务做到家。
信息化平台让服务外延
按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求,各级平台围绕“信息系统统一”,探索公共服务领域的“互联网+”。通过整合既有系统,依托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中山分厅建设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实现镇、村两级“服务网络”、“服务内容”两个全覆盖,线上线下无缝对接。
建设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一体化系统,作为镇村两级公共服务平台综合窗口统一申办受理载体。在横向上通过网上办事大厅整合了各单位原有的前台审批系统、后台业务系统的信息资源,打通与组织、人社、民政、工商、农业等部门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建成统一的办事入口。在纵向上加快市、镇、村三级公共服务平台联通,通过互联网实现村级网络与镇区级网上办事大厅相连接,并集成到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中山分厅,实现全市面向城乡居民一个“网上窗口”提供服务,形成贯通上下,高效便捷的行政服务网络。除互联网平台,我市还开通了中山市公共服务热线电话12345,保障群众对全市政务服务行使咨询、投诉、举报的权利,丰富了群众办事议事方式,拓宽了公共服务中心外部监督渠道。目前我市24个镇区的公共服务中心以及286个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均已接入互联网,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在“线上”与“线下”无缝连接。
利用网上办事大厅,为群众提供政务服务类、村级组织运作类、生产生活类等多种服务内容。政务服务方面,在网厅提供了各项服务事项的流程说明、办理指南及在线申办服务。截至12月份,镇村两级295个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已定制上网,均可在网上办事大厅办事。村级组织运作方面,通过党务、村务在线公开,为群众提供了基层党建、党员教育,村务动态、村级组织架构、村级财务等信息、保障了广大群众的知情权。生产生活方面,针对农村群众的实际需要,将预约诊疗、车票预定、社保缴费、网上购物等16项内容定制到该系统,并集成了农业信息网链接等,提供蔬菜病虫害识别与土肥、农产品信息等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基层群众的需求。
在做好省“规定动作”的基础上,还积极探索“自选动作”,借助移动互联平台,开阔工作思路,涌现了“起湾社区”“掌上西区”“南头微治理”公众号、“网上党支部”等一批特点突出的公众服务载体,拓宽了公共服务外延;开通了中山分厅手机APP版,微信公众号等,实现24小时全天候服务,为群众生产生活、衣食住行提供多样化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平台的实用性和使用率。
310个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八有”
根据省委、省政府全面创新基层治理、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的统一部署,我市将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作为中山市2016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纳入2016年市基层治理重点事项,打造了一个个便捷、实用、专业、高效的基层公共服务平台。
自去年12月以来,我市全力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确保镇、村两级平台做到“八有”,即“有机构、有牌子、有办公场所、有办公设备、有制度、有人员、有系统、有经费”。目前,全市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已完成,统一了镇、村两级公共服务中心场所标识;配备了专业的窗口工作人员;制定了标准化的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图和办事指南;打通了市、镇、村三级公共服务信息网络连接,搭建了覆盖面广、服务内容丰富的网上办事大厅。打造了集文化体育、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食药安全、民政、人口党建、农业、工商等各类政务服务于一体的基层公共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