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圃镇食品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黄圃镇2004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全国首个“中国食品工业示范基地”和“中国腊味食品名镇”,是广东省农副产品深加工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和肉类加工基地、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近年来,黄圃食品产业发展迅猛,上下游配套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具备了一定的发展规模。2006年,全镇拥有食品企业300多家,产值30多亿元,约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20%。腊味行业更是一枝独秀,年产值超10亿元,据了解,占全国广式腊味市场份额的50%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广式腊味”生产基地。
一、食品产业发展的优势。
(一)传统优势。黄圃食品已有过百年历史,是广式腊味生产的原产地。早在清光绪年间就开始腊味、头菜等传统特色食品的制作销售。据记载,腊味起源于黄圃,始创于清光绪十二年(即1886年),距今已有120年。相传,由一名叫王洪的卖粥档主,将猪肉片、猪肝等佐料切成粒塞进肠衣里,经数天日晒风干而制成腊肠。黄圃后人依照腌制腊肠的方法,后来又制成了腊肉、腊鸭、腊鱼等腊制品,并且沿至于今。腌制品又是黄圃食品的传统特色,兆丰村的“关家尾头菜”已有近百年历史,早在上世纪初,兆丰村农民发现在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种植的头菜特别清脆爽甜,自行腌制后更是别具一番风味。经过多年来的发展,黄圃腌制品已发展到头菜、酸菜、瓜果等蔬果的加工,走上专业化生产道路。跨越百年、闻名遐迩的黄圃食品经历三大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之前为起步阶段,初步形成了腊味、腌制品等特色食品的生产;改革开放至上世纪90年代初为发展阶段,食品生产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干果、稻米、饮料、糖果等加工迅猛兴起,食品产业企业不断增多,企业规模不断增大;90年代初至今为壮大阶段,食品产业逐步向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发展,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条。
(二)原料优势。黄圃食品主要是农副产品加工,原材料包括了猪肉、鱼、鸡、鸭、蔬菜、水果、稻米等。黄圃镇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腹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黄圃镇有耕地面积6万多亩,其中鱼塘面积2.5万亩,水产品年生产总量3.5万吨,全年饲养三鸟量近100万只,兴旺发达的渔业、家禽养殖业,加上珠江三角洲周边地区的农副产品来源,为黄圃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积极实施“选进来拓展,走出去扩张”的原材料供应合作战略,引入深圳旭联海洋生物养殖有限公司建立8000亩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引入中山水产品进出口公司建立鱼苗繁育场及3300亩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与此同时,在四川省乐山市建立无公害生猪养殖供应基地,在广西南宁市扶绥县建立夏威夷果生产供应基地,在湛江雷州市建立芥菜供应基地等,严格监控了原材料的供应质量。
(三)集群优势。以腊味为代表的黄圃食品产业拥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形成了腊味、稻米、腌制品、干果、糖果、饮料、酱料、冰鲜食品、酿酒、罐头加工等较齐全的食品生产体系。形成了食品包装印刷、冷库储存、运输等配套产业。2006年,全镇拥有食品企业300多家,产值30多亿元,约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20%。腊味行业更是一枝独秀,年产值超10亿元,据了解,占全国广式腊味市场份额的50%以上,成为我国最大的“广式腊味”生产基地。腊味行业的发展还带动冷冻储存业、包装印刷业、水产品养殖业、制糖业、酿酒业、肠衣业等的发展,使黄圃镇以腊味为代表的食品产业越做越大,成为特色明显的区域产业经济。为提高腊味行业的聚集效应,实行强强联合,黄圃镇致力引导腊味企业入园入区生产经营,建立了中国食品工业示范基地,规划发展面积1万亩,为食品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聚集发展创造了的条件。加快中国国际食品贸易港的建设,着力打造汇聚国内外食品精华,加强沟通交流、洽谈贸易、合作发展的平台。现时基地引进包括全国四大啤酒之一的金星啤酒在内的企业超100家。
(四)市场优势。黄圃腊味蜚声海内外,知名度日渐提高,产品种类丰富多样,不断推陈出新,现有腊味品种60多个,广式腊肠、腊肉、腊鱼、腊鸭、腊兔等系列产品质量好、风味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好评,产品畅销全国各地以及港澳台、东南亚、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等地。黄圃腊味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占据全国广式腊味市场的50%以上。
(五)效益优势。近年来,黄圃腊味企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通过利用太阳能烘烤技术、应用电脑化管理等,大大降低能耗量,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积极推进质量兴企、名牌名标战略,致力提升产品档次和效益。近三年来,黄圃镇腊味行业每年税收收入年递增50%以上。
(六)质量优势。黄圃食品企业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产品质量,视质量为生命,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标准进行生产。并根据各自发展的需要,通过国家、省、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制定了10多个企业产品标准。黄圃镇被国家质监总局确定为广式肉制品生产标准试点地区,标志着广式肉制品的生产标准由黄圃镇来制定。黄圃镇大部分腊味企业都建立了产品检验室,配备了必要的检验设备和检验人员,并且逐步建立了检验室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所有检验人员都经过严格培训,并且由质量计量监督检验部门核发上岗证,现时全镇共有专职食品质量检验人员1025人。全镇有13家腊味企业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00多家腊味企业通过了QS认证,有8家腊味企业被评定为卫生量化管理A级单位(免检),53家腊味企业被评定为卫生量化管理B级单位,每年腊味卫生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建立了广东省食品检验检测中心。
(七)品牌优势。近年来,黄圃镇积极引导企业转变经营观念和经营模式,从注重产品数量向提升产品质量转变,从办企业向做品牌转变,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有效提升食品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促进了食品产业做强做大。为鼓励企业创名牌、创名标,黄圃镇制定了《实施名牌名标战略发展规划》,对被评为国家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给予30万元奖励,对被评为省级名牌产品、省级著名商标、国家级质量免检产品的企业给予10万元的奖励。目前,全镇食品产业获国家级质量管理奖1个、省级质量管理奖3个、省级名牌产品4个。其中,银华腊味有限公司被授予“中国食品工业优秀企业”称号,千腊食品有限公司被评为中国食品名优企业,建华牌腊肠、建华牌腊鱼、泰上王牌腊肠和利家佳牌特级腊肉被评为“广东省优质产品”,食品工业园和银华腊味有限公司获批准为“广东省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示范基地”。2004年,依托全镇300多家食品企业的产业优势,黄圃镇成功创建为全国首个“中国食品工业示范基地”和“中国腊味食品名镇”,并且把“黄圃”腊味商标创建为广东省著名商标,成为全市第一个地域性著名商标。2006年,黄圃镇还把黄圃腊味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全市首个拥有世界性知识产权保护的品牌。
(八)技术优势。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黄圃镇积极实施“科技兴业”战略,多年来共投入近亿元资金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科技投入每年都有40%以上的增长。企业技改和研发经费不断提高,2004年研发费占销售收入比重的6%。与此同时,黄圃镇还积极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行“产学研”相结合。镇政府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了中国食品工业示范基地检验检测与研发中心,并且与广东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合组建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质量计量检测所共同建立黄圃食品检测站。近年来,黄圃镇食品企业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设备,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技术和工艺,使产业技术不断升级换代。腊味生产已由原始的手工制作逐步走向工业化、规模化、规范化和现代化。部分企业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专业化全自动切肉机、搅肉机、罐肠机、真空包装机、金属探测器以及微波杀菌设备,应用太阳能蒸汽热锅炉加温烘烤技术以及新型的低温干燥技术进行腊味生产,生产流程采用电脑化监控管理,并且建立了质控室。
(九)政策优势。食品产业作为传统特色经济,黄圃镇一直以来都致力扶强扶大,在政策上实行重点倾斜。对成功介绍项目落户投资的人员或单位按投资情况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对在食品工业基地落户的企业,实行购地、用水等方面的优惠。对早动工、早投产的企业,按企业厂房报建面积给予基础设施配套费不同程度的优惠。
(十)环境优势。在完善城镇总体发展规划,加大城镇建设力度,不断优化投资服务,打造高效、优质服务型政府,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同时,黄圃镇十分注重环境保护工作,2005年高标准创建成为国家卫生镇。建成食品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量达10万吨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利用中山火力发电厂的优势,全面对食品工业示范基地的生产企业实行集中供热供汽,彻底解决企业各自建设锅炉的问题,既注重了环保,又保障了生产安全。此外,根据全镇总体发展规划和环境规划,黄圃镇严把项目引进关,严禁重污染项目的引入,并且严格控制适度污染项目的审批,加强对有三废排放企业的环境监测,确保三废达标排放。
二、推动食品产业发展的主要举措。
举措一:聚集发展。制定详细的食品发展总体规划和目标,成立中山市中国食品工业示范基地开发有限公司,统筹组织食品产业发展。整合现有土地资源,进一步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效益产出”的要求和目标,加快万亩食品工业示范基地的建设,规划设立生产区、种养区、研发和安全检验检测区、行政和生活区等,加快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建设,把所有食品企业集合到示范基地内生产发展,建立农户(基地)、冷冻库、科研、质检、信息、加工(制作)、包装、仓储、市场(销售)等产供销一条龙发展体系,逐步形成聚集发展的态势。
举措二:科技创新。认真做好中国食品工业示范基地、中国腊味食品名镇、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发展规划,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落实。重点加快食品检验检测和研发中心的建设,建设好与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合作建设的食品研究中心,为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使其成为区域性食品质量检验检测和研发中心,成为科研院校推广新科技成果及新技术应用的平台。落实科技创新经费,扶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革新。积极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针对关键技术及配套技术进行科研攻关和开发。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全面推动产业升级。加快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变经验型管理为科学型管理,变家庭作坊式生产为现代化生产,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引导企业向规模经营发展。加大国内外先进工艺和设备的引进,改变企业现行传统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水平,使食品企业由传统生产技艺型向科技效率效益型转变。运用高效浓缩发酵技术、高温瞬时杀菌技术、高真空技术、无菌储存与包装技术等加速腊味质量的提升。
举措三:质量安全。严格执行企业生产标准,加强卫生质量监控,深入推进质量体系、肉制品生产市场准入等认证,建立卫生质量检验检测控制体系。严把准入、准出关口,对不符合食品卫生安全生产条件的食品企业进行全面取缔。建立大型冷库,统一腊味原料采购,严把腊味原料进入关。加强监督检查,严把腊味生产过程关。依托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加强对腊味产品出厂的检查,严把产品出厂关。
举措四:名牌名标。积极实施名牌名标战略,鼓励企业创名牌创名标,培育一批名牌名标重点企业,引导企业转变经营观念和经营模式,从注重产品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从办企业向做品牌转变。支持一批龙头企业、精品企业创建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国家质量免检产品,国家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对获得工商管理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评定的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分别给予一定奖励,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把“黄圃腊味”商标创建为中国驰名商标。
举措五:龙头带动。通过政府服务和政策扶持,重点培育上规模企业做强做大,加大选商选商力度,强化项目招商、品牌招商、以商引商工作,尽快引入和扶持培育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国内外知名的龙头、精品食品工业企业落户,利用这些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在技术带动、配方带动、工艺带动、方法带动、资金带动和市场带动、思路带动等方面做文章,幅射带动其它企业发展。成立“黄圃腊味”运营有限公司,把所有腊味企业集中起来,统一使用“黄圃”腊味商标,走集团经营运作新路子,使腊味企业做大做精做强。
举措六:市场开拓。鼓励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引入国内外腌腊肉制品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改变黄圃腊味单一口味的现象,做到南北结合、中西结合,使黄圃腊味适应世界各地人民的口味,实现“黄圃腊味世界口味”的目标,让黄圃腊味走向世界,抢占世界市场。积极实施“选进来拓展,走出去扩张”,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食洽会”和组团参加国际品牌展会,广交朋友,加强与国内外食品企业的沟通和联系,着力引入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投资黄圃,壮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集聚效应,把黄圃食品与国轨食品接轨,做大做强食品产业族群。建设和运营好中国国际食品贸易港,打造永不落幕的“食洽会”。
举措七:强化服务。加强内部投资软硬环境的建设,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建设,优化投资服务环境,建立“一条龙”、“一站式”和全天候24小时服务制度,着力构建顺畅为企业项目洽谈、购地、立项、办证、动工、建厂、投产和增资扩产的投资平台以及顺畅为企业为投资者为经济发展排忧解难的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中国食品工业示范基地工业开发有限公司的作用,管理运营好中国食品工业示范基地,研究制定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统筹组织落实食品产业发展具体措施,全方位为食品企业的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争取尽快建立中国食品工业服务咨询中心,致力为食品企业提供权威、快捷的信息服务。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健全社会化的中介服务网络,积极吸引知识产权、科技咨询、人才服务、法律会计、广告设计等中介机构前来黄圃设点,尽快建立和完善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社会化中介服务网络,为食品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市场开拓、法律协助、筹资融资、技术支撑、广告设计、人才引进和培训等各种服务。建立黄圃食品加工主题网站,完善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支持体系、市场服务体系和风险防范体系,帮助企业走活食品工业商品进入和拓宽国内外市场这盘棋。
举措八:人才支撑。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入。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强食品人才的培养。引入国内外高素质的食品专业人才,建立高层次的食品专业人才队伍。以人才为支撑,增强食品产业发展的后劲。加强食品质检人员的培训和招聘,建立素质优良的产品检验检测与开发队伍,为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