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省首批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项目试点市,中山市把"村村通"工程作为进一步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目前,全市有1200多种养大户和流通专业户购置电脑并上网查询农业信息。各试点镇"村村通"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并全面运行。
一、加强领导,积极做好政策扶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市政府印发了《中山市信息化建设与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04-2005)》,明确提出建立农业信息资源及传播体系;完善网络建设,组织实施"村村通"工程,把经济适用农业科技信息及实时市场信息通过网络引进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成立由农业、科技、电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村村通"工程项目领导小组,制定《中山市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实施方案》,有力推动了农业信息化进程。
二、加强农业信息平台建设,面向农民做好服务。全面改版中山农业信息网,完善充实网站内容,信息时效性和实用性不断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全市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以及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窗口。有关部门积极做好基层服务工作,鼓励和支持农民上网,上门为农户免费安装调试电脑,保证上网农民有效浏览和获取信息;免费为流通和种养专业户建立个人网页资料和配置电子信箱;免费发布信息和制作网页广告资料;下乡开展上网演示并开办培训班帮助农民掌握上网技术,印发资料指导农民上网。
三、多形式推进"村村通"工程快速实施。各镇区按照2005年底实现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的要求,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和统一品牌,以提供信息服务为目标,根据本地实际,结合特色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灵活设计工程方案,多种形式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古镇镇对原有的"办事通"触摸屏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开发了新的触摸屏系统,并与灯都政府网、广东国际灯饰城网、灯饰博览会展网、市农业信息网联为一体,加快推进建设"数码镇"的步伐。横栏镇建立面向"三农"的专业网站,根据本地产业特色有针对性地设置栏目,重点介绍特色农业产业、农业市场动态以及适时养殖种植等农产品信息;提供供求信息,农民通过网站发布供应和求购农产品、生产资料等信息,进行网上业务联系;建立专业户信息库,先后建成农业种养大户、流通户资料库等;加强培训,提高农村科技信息普及水平,举办了国家星火计划农业科技培训班,60多农业专业户、流通户参加了培训。民众镇建成农业科技园网站,收录实用技术近200项,各方面专家论著150篇,并及时提供农业种养和加工流通等方面信息,为农业生产作参谋,为农民致富提供新途径。
四、加强农村信息队伍建设,推进服务功能延伸。加强农业信息的搜集和发布,大力推进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全市24个镇区建立了农村信息员队伍,并实施定期报送信息制度。一是实施报价制度。及时将本地主要农产品收购价在中山农业信息网上发布,大宗农产品价格信息经中山农业信息网及时上传到中国农业信息网,拓宽了信息发布的广度。二是实施报"料"制度。报送本镇区农业概况、特色农业、农户上网经营情况等,形成相对稳定的信息报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