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山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渔业生产、流通和加工各个环节,积极实施科技兴渔、名牌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渔业增效、渔农增收。2004年,全市水产品总量27.2万吨,增长7.1%;总产值30.2亿元,增长19.4%;出口创汇6.5亿美元,增长3%;渔业纯收入63.8亿元,增长6.3%;渔农人均纯收入1.1万元,同比增加600多元。下一步,中山市将进一步落实科学的海洋与渔业发展观,加快渔业现代化和产业化步伐,着力抓好五大重点工作,促进渔业跨越式发展。
一、调整优化养殖结构,大力发展名优品种养殖。根据市场变化抓好渔业结构动态性调整,使养殖结构最大限度地适应市场变化。转变渔业养殖生产和经营思路,依靠市场调节,广泛吸收社会和民间资本投资渔业生产,鼓励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营机制,加快发展渔业二、三产业,延伸渔业产业链。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名、优、新和高值高效品种,争取最优的经济效益。
二、大力实施"科技兴渔"战略。引进名优水产良种示范推广,开拓山塘水库养殖项目,拓展渔业发展空间。集中渔业管理、生产、研究、开发等方面力量,从技术、生产、营销等各个环节为农民提供服务,有效促进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引进、推广新型适用渔业机械,加快渔业机械化步伐,全面提高渔业劳动生产率。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农民素质。
三、开展健康养殖,全面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加强种苗、水质、药物、饲料等管理和使用,推广科学养殖和标准化生产。抓好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推动全市无公害生产发展。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生产者社会责任感和消费者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并通过市场行为监督生产行为,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水平。
四、大力发展流通加工,加快渔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利用中山水产品良好声誉和品牌效应,加快西南、西北地区水产品市场开拓,扩大销路,占领市场。二是引导出口加工企业积极开拓东亚、东南亚、加拿大等地市场,拓宽出口渠道。重视国内市场开发,分散市场风险,增强活力。三是继续做好培育渔业龙头企业工作,从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帮助做好配套建设,完善功能,提高辐射带动能力。
五、加强渔业基础建设,落实好新一轮农村"五项工程"建设。抓住有利时机,实施好新一轮基塘整治,重点是边远地区、经济欠发达的村(组)以及当前整治任务较重的镇区。配合农田路网建设、内河整治等农业基础建设计划实施,开展新一轮基塘整治,进一步改善渔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产出率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