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中山市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加强政策引导,强化资金带动,改善服务手段,民营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2004年全市共有个体工商户10.4万户,从业人员30万人,注册资金2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3%、1%和9.6%。私营企业1.4万户,投资者2.6万人,注册资金14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20.2%和56%。中山市民营经济呈现六大特点:
一是规模化趋势明显。全市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2668户,同比增长28.8%。其中100-500万元2156户,500-1000万元293户,1000万元-1亿元213户,1亿元以上6户。
二是制造业增长强劲。从事制造业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为1.7万户和7242户,同比增长7.5%和9.2%,占全市制造业总户数的60.6%和25.5%,注册资金分别为7.6亿元和60.2亿元,同比增长27.7%和11.7%。
三是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全市拥有注册商标件2万多件,民营经济主体占70%。其中,3件全国"驰名商标"和65件"广东省著名商标"中民营经济主体分别占1件和30件。
四是集聚效应逐渐凸显。随着火炬区、沙溪、古镇、南头、东凤、黄圃、小榄、大涌等镇区特色经济区域逐渐形成,民营经济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如古镇从事灯饰业的3841户市场主体,民营经济主体3776户,占98.3%。东凤、南头两镇从事家电、小家电生产、加工、销售的民营企业943户,占两镇工商业总户数的10.9%。
五是主体成份日趋多元。63位港澳人士加入民营经济大军,成为个体经济组织新成员。从事个体私营企业经营的中共党员3116人,个协、私协系统及其会员单位建立党总支部2个、党支部295个、团支部122个、工会组织2070个。
六是精神面貌日益改善。全市个协、私协系统积极引导会员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共为全省"十项民心工程"和拥军、扶贫助学、慈善万人行等活动捐款600多万元,91户个体工商户和109户私营企业被评为全市"光彩之星",1户企业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4户企业荣获全省"先进私营企业",22户个体户荣获全省"先进个体工商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