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中山市形成城镇建设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态势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05年03月01日
分享: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近年来,中山市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并举,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逐步形成了工业化与城市化齐头并进、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目前,全市工业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城市化总体水平达到68%,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
    一、中山市城镇建设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特点
    (一)科学合理的城镇规划建设加速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科学合理的城镇基础设施、中心区、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为产业聚集、扩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加速了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如2000年以来,中山市南头镇投入4亿多元加强基础设施和中心区建设,镇建成区面积由5.51平方公里扩大到10平方公里。规划建成了标准较高、功能齐全、配套合理的工业区和科技工业园,优化了生产、生活及投资环境。每年引入企业超过100家,形成了空调、电视、冰箱等大家电为龙头、小家电门类齐全、零件配套齐全的家电产业群。2004年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授予该镇"中国家电产业基地"荣誉称号。
    (二)城镇特色建设促进和提升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城镇精品、专业市场、博物馆、会展中心,凸显城镇特色,打造产业文化,反过来促进产业集群提升。如2002年以来,古镇镇投入大量资金以灯饰产业为主题大力建设中心城区主体工程,将产业文化融入城镇建设之中,先后建成了国贸广场、灯饰广场、综合体育馆等重点工程,不仅完善了镇中心城区功能和设施,而且赋予城镇以鲜明的特色,突出了古镇作为"中国灯饰之都"形象,强化产业集群的文化氛围,增强了古镇灯饰产业吸引力。目前,该镇灯饰产业产值达76.5亿元,产品占全国灯饰市场60%。
    (三)产业集群的强大集聚效应加速了城镇化进程。目前,中山市产业集群发展先行镇区的城镇化水平普遍较高。沙溪镇、小榄镇、大涌镇人口城镇化水平依次为82.23%、100%、68.83%,分别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1.56、39.33、8.16个百分点。主要归结于这三镇的产业集群发展比较早。沙溪镇是中国休闲服装名镇,拥有以休闲服生产为主导的服装产业集群;小榄镇是中国五金制品产业基地和中国电子音响产业基地,拥有以五金制品生产为主导的金属制品产业集群和以电子音响为主导的电子产业集群;大涌镇是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和中国牛仔服装名镇,拥有以生产红木家具为主导的家具产业集群和以牛仔服生产为主导的服装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来资金和劳动力,加速了城镇化进程。
    (四)产业集群强大的溢出效益推动着城镇建设上台阶。产业集群形成后,聚集的大量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不但为产业链的延伸、产品的升级换代、技术创新等提供保障,而且为其所在区域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和人力资源,推动城镇建设不断上新台阶。2004年小榄镇工业总产值达到242.8亿元。近年,该镇投资近50多亿元进行城镇建设,实施了"四纵四横"路网工程、教学环境完善工程、18万千瓦的燃气轮机发电厂工程、中心医院工程、江滨公园工程等,完善了城镇基础设施,提高了建设水平,也为产业集群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硬环境。
    (五)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改变着城镇空间形态和布局,组团式格局正在形成。产业集群的发展不仅加速了城镇化,提高了城镇建设水平,而且随着产业链条的延伸,产品配套逐步扩大、产业技术升级等,产业集群在区域上的扩张逐步打破了行政区划的限制,形成以产业集群为主体的产业带,改变着城镇空间形态和布局,促使城镇空间布局由单一的核心向跨镇区、市区的多核心组团模式演化。西北部的古镇镇、小榄镇、东凤镇、南头镇、黄圃镇、东升镇、横栏镇与顺德联为一体,形成了40-50公里跨镇、跨市的五金、电器家电产业走廊,集中了长虹、TCL、美的、格兰仕、万家乐、海尔、万和、科龙等知名品牌,产业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品范围广、市场占有率高。产业集群发展改变了原有城镇空间单一核心的格局,多中心的组团式格局已初步形成,为推进组团式发展,实现区域的域内和域间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进一步推动城镇建设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思路对策
    (一)强化城镇规划,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抓紧修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科学确定城市的功能定位,制定正确的城市发展战略;制订城市组团发展规划,先行完成东部沿海地区开发建设规划和西北组团发展规划。对土地资源等生产力要素在各组团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规划对组团发展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促进产业集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结合编制"十一五"计划,突出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确保产业集群健康、持续发展;规范规划的公示、审批、检查和修改工作,强化规划的权威,充分发挥规划对城镇建设和产业集群发展的引领和调控作用。
    (二)加快城镇建设,提升产业集群。第一,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交通在组团之间、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满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第二,精心谋划城镇中心区建设。突出产业特色,彰显城镇个性,依托产业优势、区域优势和资源、人口等生产力要素,加快中心区建设,加强城市功能性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教育、科技和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完善城镇功能,使城镇中心区真正成为经济、行政和文化的中心,增强中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为产业集群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第三,进一步调整和整合工业园区。引导相同产业链条的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有效地实现土地、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推动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第四,加强市场设施建设,按照"大市场、大流通、大服务"的要求,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城镇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生产力要素市场、专业市场和商业服务业,发展为产业集群提供配套服务的现代物流业,为城镇建设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加强城镇管理,提高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入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积极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加强技术、管理培训,办好镇区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创新中心、质量检测中心,为企业搭建融资平台,发展商会、行业协会和技术信息服务等社会中介组织,为企业提供技术、品牌、信息、市场、融资扶持等方面的公共服务,逐步建立起一套有创新的、有地方特色的、能促进城镇建设与产业集群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
    (四)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加速城镇化进程。第一,建立和发挥整合本地资源的良好机制,进一步形成产业集群自身的特色和品牌。第二,加强技术创新,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以比较优势调整产品结构,引导产业群向产业链高端上游发展。第三,鼓励本地企业参与产业链分工,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分工和合作,进一步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形成集群竞争力。第四,建立健全由中介服务、科技服务、教育培训等机构组成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与关联产业和支持产业的横向联结,鼓励关联产业加强合作,通过区域联合构建大产业群,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第五,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让引进的外资能够弥补本地产业集群在核心技术方面的空白,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力求让引进的外资能够有效的延伸当地产业集群的产业链,从而推动产业集群的成长壮大;注意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之间的融合,促进外资企业扎根中山。通过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增强城镇的集聚效应,推进城镇化进程。
    (五)积极引导溢出资金,扩大城镇建设投融资渠道。推进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鼓励溢出资金、民资和外资投放城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投资准入门槛,出让部分市政公用设施的经营权,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城镇建设或参与经营。积极培育重大基础设施投融资主体,建立项目法人制,探索有效的城镇经营模式。积极探索利用项目融资、政策融资、股份合作、股权融资、BOT、TOT以及贷款贴息等投融资方式,加强城镇建设项目的招商引资,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城镇建设。
    (六)大力培育产业集群文化,塑造产业和城镇特色。积极培育敢冒风险、富于进取的企业家精神,营造以创新、开拓、竞争与合作为核心的地方文化,从而培养一批现代企业家。加强产业群内的合作与交流,培育较为宽容的社会文化和具有弹性的社会结构,形成和维系本地健康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培养专业忠诚而非企业忠诚的观念,促进人才流动,淡化等级观念和重视非正式交流,加速信息在区域内快速传递,为区域产业群的发展适应迅速变化的技术和市场环境准备条件。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和历史文化,加强体现地方特色的城镇建设和市场建设,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发展商贸服务业,提升城镇品位,打造区域品牌,为集群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

新媒体
微信 微信 微信二维码
手机版 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中山市 中山市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