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5月4日星期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中山市着力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05年03月22日
分享:

    中山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推进"产业强市"战略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截止2004年,全市获得初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工人19.2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5999人,约占技术工人总量的3.3%。
    一、政府重视,抓好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针对电子、机械、汽配、化工等产业发展较快,对技能型高素质人才需求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市委、市政府按照超常规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思路,规划办学用地420亩,投入基建资金1亿元,建设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同时,加快市技工学校建设,投入1000万元扩大办学规模,落实500万元购买高技能人才实操设备。建设火炬区职业技术学院,专门为火炬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培养高技能人才。
    二、发挥优势,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机制。一是发挥学校优势。市技工学校推行"校院、校企"合作模式,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先后与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电子高级技工学校和加拿大达英国际商学院合作办学,推行"3+1"合作模式,重点培养高级工及以上人才。分别与中山市泰山饲料有限公司、香格里拉有酒店、中山凯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长虹电子有限公司等著名企业合作,建立学生实训基地,利用著名企业的技术优势,发挥名师带动效应,培养高级技工和技师人才。二是发挥区域优势。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先后建成全国包装印刷基地、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民营科技园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园区,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以优质产品为拳头的多元化产品结构,拥有乐百氏饮料、耶鲁固力门锁、凯达精细化工、华帝燃气具、嘉华电子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小榄五金、古镇灯饰、沙溪休闲服、大涌红木家具、南头空调、黄圃食品等区域特色经济蓬勃发展,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较大份额。有关部门积极发挥区域经济优势,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利用自身资源,在企业内部形成培训机制。2003年以来,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专项奖励资金,重奖在培训高技能人才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企业。每年拨出3000万元用于企业技改贴息,鼓励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三、部门联动,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评估和选拔机制。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协调公安、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研究制订优惠政策和措施,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评估和选拔机制。一是制定引进高技能人才的优惠政策。在入户指标、城镇建设增容费、家属子女就业、入学入托等方面为高技能人才提供优惠。对具有高级技术以上人才,实行先入户后就业政策;对具有中级技工资格以上的技能型急需人才,根据企业需求经确认准予进入,接受其入"储备人才户"或"镇区人才公共户"。二是全面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充分发挥市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作用,全面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建立和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体系,缩减高技能人才参与职业技能鉴定的工龄期限,增加技师、高级技师考评专业项目,满足劳动者进行技能水平鉴定要求,引导劳动者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增强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三是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就业准入制度。对国家规定的90个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工种)实行职业技能鉴定、持证上岗,对进入规定行业、工种或岗位就业、再就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劳动者凭职业资格证书上岗。
    四、加强引导,建立高技能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技能人才使用激励机制。一是打破企事业单位内部干部、职工的身份界限,形成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并根据技能人才的技术水平,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不受其原有身份、资历、学历限制。二是开辟和完善高技能人才成长、晋升通道,健全高技能人才职称系列,形成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4个等级,研究制定职称申报条件、评定标准和程序,更好地反映高技能人才的技能水平。三是引导企事业单位完善分配、奖励及福利制度,把高技能人才的工资福利待遇与其技能水平挂钩,受聘在相应技术岗位上工作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分别享受本单位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的同等待遇;对高级技能人才,在住房、医疗等方面给予照顾;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给予重奖。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加强指导和管理,对具备办学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及时予以审批,并在办学场地、税收、师资、教材和学生考核、鉴定等方面给予扶持。
五、加大宣传,营造崇尚技能、岗位成材的良好氛围。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要求各镇区、各单位一把手必须从建设全省经济协调发展示范市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加强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宣传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政策,宣传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单位的先进事迹,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在全市营造崇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新媒体
微信 微信 微信二维码
手机版 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中山市 中山市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