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山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采取分类指导方针,狠抓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开局良好,呈现五大亮点。
一、农民增收幅度较大。今年首季,中山市农民收入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一是农业增收。农业生产未受到大的自然灾害影响,农产品供应量增大,市场供应充足,农产品总体价格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生猪价格增长了30%,晚籼稻价格增长了23.5%。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仅此一项农民比去年同期增加收入1400万元。二是政策增收。加大"两减免、三补贴"实施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扶农支农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种粮农民单政策性方面每亩可增加收入近100元。从今年起全面免征农业税,平均每亩耕地每年可再为农民增加收入40-50元。三是二三产业增收。今年以来,随着企业不断提高工资待遇,本地农民进厂务工积极性明显提高,二三产业增收明显。
二、科技兴农迈出新步伐。全方位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快技术先进、市场广阔的农业新技术项目的推广应用步伐,大大提高了农业整体素质。一是农业科技项目取得突破。水产深层增氧技术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技术鉴定,在水产养殖特别是在虾类养殖深层增氧技术方面处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很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市食出公司白石猪场与华南农业大学共建产学研基地项目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鉴定。香蕉黄叶病综合防治技术、猪伪狂犬病根除体系建立和应用技术示范等一大批技术项目相继立项。二是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成效显著。香蕉微喷灌技术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推广迅速,在去年2.6万亩的基础上,今年新增5000亩。三是大力开展农科技术培训。今年以来,市、镇两级除组织春播春种等常规性技术培训外,还针对当前农业生产形势,开展了多次专题培训。370多名动物防疫工作人员和家禽养殖大户参加了动物养殖病害培训,大大提高了家禽、经营户的防疫意识和防治技术。
三、农业基础建设扎实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田路网建设开局良好。各镇区抓住农闲雨少的有利时机,狠抓工程规划和设计,多方筹集资金,扎实推进工程建设。至3月底,全市共投入5413多万元新建标准农路139.7公里、农桥71座、涵闸40座。切实抓好中低产田改造。至3月底,全市共投入882万元改造中低产田38134亩,合计疏深、清理排灌沟172公里,清理土方14.27万立方,新建、维修窦闸392个,新建、修理田基路58.5公里,稻秆回田面积3.6万亩,冬种绿肥或稻底菜2.7万亩。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通过省专家组验收,3个市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面建成。
四、春耕备耕开局主动。全市紧扣春种、春养、春收、春耕等各个环节,及早谋划,工作前移,措施到位,力争开好头、起好步。一是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各镇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和绿色农业。今年全市调减鱼虾塘面积11133亩,增加粮食面积10931亩、蔬菜1863亩、花卉255亩。积极做好新品种的引进、推广。重点推广优质高产中迟熟新品种银花占2号、齐粒丝苗、溪野占10等早稻品种及5个香蕉新品种。全市种植业布局与品种结构合理,预计全年农产品增收1亿元左右。二是春播、春种、春养顺利开展。广大农民抓住气温回暖的有利时机,加紧开水、办田、整地、浸(播)种,积极筹备农资,全市春播、春种、春养工作进展顺利。至3月底,基本完成春种计划任务,早稻插秧8.55万亩,占57.5%。
五、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各级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继续加大种粮扶持力度,加上去年以来稻谷价格大幅上涨,种粮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大大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