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完善组团发展模式,提高集约使用资源的能力和水平,推动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进一步明确四大组团的地理界限和功能定位
西北组团以小榄和古镇为核心,凭借特色产业优势,主动承接广佛经济圈的辐射,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品档次,打造新型特色产业群;以专业市场、大型商贸、特色商业街为基础,以物流产业、技术创新为重点,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资本营运能力。东部组团以火炬开发区为核心,依托国家级高新区和临港优势,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提升与南沙开发区的产业配套能力,强化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带动全市产业结构升级。充分利用丰富的海岸资源、水系发达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人文历史,努力建设既适宜创业又适宜居住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滨海新城。南部组团以三乡和坦洲为核心,优化产业配套环境,加强承载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能力,着力打造出口加工基地。整合组团内旅游资源,开发农业旅游观光项目,积极与珠海联手打造珠三角西岸休闲旅游度假区,大力推进房地产、物流等第三产业发展。中部组团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大力发展金融商贸、文教体卫、信息资讯、行政服务等生活服务体系,打造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区域集散枢纽,提高城市主中心服务职能。
二、加快组团发展规划编制与整合,确保有序推进
在理顺概念规划、全市总体规划及各区域规划关系的基础上,统筹做好组团内各镇区原有规划的衔接,建立层次分明、边界清晰、衔接协调的规划体系。发挥规划在组团发展中的超前性和指导性功能,注重资源的集约配置使用,注重基础设施布局与产业发展空间对接,注重产业布局与城市发展格局协调,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今年上半年完成东部规划编制,尽快完成西北组团总体规划纲要,在东部组团和西北部组团总体规划纲要完成的基础上,做好各镇区现有总体规划的衔接与协调,重点编制好镇区近期建设规划、消防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等专项规划。今年下半年启动南部组团发展规划编制,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统筹兼顾,编制出科学、前瞻、可操作性强的组团发展规划。
三、加快组团发展配套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加快制定实施促进组团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以调整考核制度为核心,尽快出台鼓励组团发展的政策措施和违规罚则。以组团为单位,探索土地集约使用新机制,加快对组团快速干道、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重大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的论证。对组团利益机制、产业集聚区管理体制等重大问题开展课题研究。以各职能部门为主体,对各自已颁布实施的政策、措施进行梳理,按组团发展的思路进行适当调整。
四、统筹组团土地资源控制与开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严格审批,集约使用土地资源,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对存量土地和闲置土地进行全面清理,统一管理和审批,集中使用,严格禁止超低价出让土地获取短期利益行为。重点提高新供土地的集约开发程度,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在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制定各类城镇用地规模与标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设定产业用地准入门槛,提高土地与产出投资强度,保持城市发展的长远竞争力。推广土地招标拍卖方式,除公益性项目用地外,逐步将工业、商业用地推向市场,让建设用地直接在市场上公平交易,以市场机制引导土地供求。对协议方式出让的土地,政府规定基于市场价最低保护价,严禁低于保护价出让土地。严格按照中山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规定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控制和引导,对鼓励发展类产业用地优先供应,对限制类产业用地严格审批。鼓励组团内镇区间联合开发产业集聚区,通过协商利益分配等方式促进组团互动发展。
五、统筹基础设施布局,构建合理完善的组团服务功能
按照"适度超前、重点突出、城乡一体、配套完善"原则,结合全市总体规划、组团规划、各类专项规划的布局要求,全面统筹组团内、组团间的基础设施布局,全方位推进新一轮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整合现有基础设施项目,坚决制止不符合规划布点的项目,统筹管理组团内同类项目,鼓励共建、共享、共维的合作模式。强化组团城市功能,特别是增强和完善组团中心区域的城市功能,发挥中心区域对组团经济的辐射作用,通过合理安排、扩大网络、优化结构,建设系统化、网络化、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在交通项目上,加快市域主干线的规划和建设步伐,全力打造协调、快速、畅达、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筑中心组团与其他组团之间的快速交通网络,解决镇与镇之间道路的对接、交通梗塞等问题。在能源及城市功能性服务设施等项目上,根据组团规模大小,积极引导重点项目在组团中心相对集中建设。进一步改革投融资体制,按照"谁受益、谁投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市、镇两级建设的出资比例和责任,以建立区域基础设施发展基金等方式,探索建立"跨行政区"的共同投资机制。通过重大基础设施的层次布局,进一步加强组团内部各镇区间的沟通与联系,逐步提升中心区的辐射功能、集聚功能和服务功能。
六、统筹协调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加快编制市域生态保护规划,重点加强五桂山风景区、滩涂生态湿地和红树林海岸、河网水土保持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加强对各镇区环境指标的控制,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统筹抓好各组团污水处理工程、垃圾处理工程、工业"三废"处置利用工程、生态安全屏障工程和环境预警应急工程。加大水资源环境开发和保护力度,加快推进"供水一盘棋"的实施,提高供水统调能力,加快备用水源及备用供水工程建设,实现水资源组团式配置。
七、积极探索设立转移支付机制和经济补偿机制
在加快组团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全市利益与个别镇区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之间的矛盾,必须建立相应的转移支付机制和经济补偿机制协调组团发展。一是建立协调发展基金,重点保障组团内生态保护地域和经济欠发展地区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二是统筹建立相应社会保障体系,使组团内部各镇区居民都能享受到大致均等的公共服务水平。三是对流域上游地区环境保护进行适当经济补偿,使上下游城镇在经济发展、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实现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