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积极走科技强市和可持续发展道路,把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作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努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目前,中山市拥有1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9个广东省科技创新专业镇、2个广东省城镇化技术集成应用试点镇、5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37家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71家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77家国家、省、市三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一、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中心环节,积极扶植消化创新和集成创新,鼓励原始创新,加快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循环型转变。一是加快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施科技计划项目重大专项和重大高新技术改造工程,组建装备制造业公共创新平台,集中力量对集成度高、综合性强、产业渗透和辐射作用显著的高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进行科技攻关与应用推广。二是加快依靠高新技术及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和特色产业步伐,特别是推广制造业信息技术,加快"商务E"工程的应用,重点推进智能交通、电子地图社会公共等领域的高新技术研发、应用和产业化。三是坚持走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道路,建设以企业科技创新为主体的各类研发机构,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着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组建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0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推出"科技强企"重点扶持企业计划,选择20-30家创新能力强、产业前景好的企业,在科技项目等方面给予连续3-5年的重点支持,使之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全国行业的强优企业。四是加强科技园区建设,全面推进专业镇建设。引导促进高新产业开发区等各类园区向专业化、高集成化、大基地化方向发展,促进高新区的"二次创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以省市联动合作为契机,实施专业镇创新计划,全面拓宽专业镇创新试点的覆盖范围和领域,力争2-3年内组建一批专业镇创新试点或特色产业基地,使专业镇覆盖的特色产业扩展到环保、文化旅游、流通等更为广泛的产业领域。强化专业镇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全面推进专业镇品牌化和国际化进程,逐步形成一批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明星品牌专业镇"。五是开展"科技兴镇"试点工作,通过加强对试点镇的指导和协调,以实施技术集成为突破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科技管理工程,形成推进科技进步的合力
树立大科技观念,加强科技工作的纵向互动和横向联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科技工作服务。着力加强前瞻性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确定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科技方向,做好科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在科技计划、科技经费、科技评价和科技奖励等改革上取得突破。强化科技项目管理,坚持突出重点和全面提升相结合,推出科技计划重大专项,集中人财物进行重大和关键技术联合科技攻关。规范科技经费使用方法,加大科技项目监管力度,创新管理手段,开发科技业务信息化管理平台。
三、实施科技服务工程,发展科技中介机构
积极探索建立与科技发展相适应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发展和引进从事成果孵化、专利服务、科技评估、技术产权交易和融资担保等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经济发展提供全程科技配套服务。大力发展和引进国内外高素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引导它们按照市场化运作,强化功能建设,拓展服务范围,树立服务品牌。探索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积极探索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和担保新模式,拓宽融资渠道,激发各类科技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实现科技投入多元化。
四、实施技术转移工程,推动科技成果产品化和产业化
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广泛开展院地合作,推动高校和院所科研项目、人才、技术、资金、设施等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所用。在科技项目上继续向产学研结合项目倾斜,对校企合作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扶持一批较成熟的、有前景的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推动产学研合作产生实效。广泛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涉外技术业务,拓宽技术来源。
五、实施科技精英工程,建设科技型人才队伍
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做好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重点抓好科技带头人、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者、高级技工队伍建设,尤其是做好科技创新人才、科技管理人才及科技实业人才的引进,建立拔尖人才库,办好科技人才基地,扶持好博士后工作站,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用得好。加大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力度,提高科技队伍的素质和工作能力。积极服务科技工作者,活跃学术交流活动,使科技信息得到充分交流、科技人员的心声得到充分反映。
六、实施科技普及工程,夯实创新和谐社会基础
提高全民科技素质、科技意识、创新意识,为建设创新中山奠定基础。广泛开展科技宣传和科技培训,加强科普基地建设和加快科普长廊建设,组织科普专家团、科普志愿者者赴各镇区,通过科技巡回展出、技术讲座、科技集市、专家现场咨询等形式,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推广普及科学知识,营造"信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抓好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努力造就一支有本领、能干事,带领群众奔康致富的党员骨干队伍。继续抓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组建一批科普基地、科普教育示范学校。
七、实施自主知识产权工程,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加大知识产权宣传、保护和培训力度,提高镇区、企业和科技人员的专利保护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企业专利工作提高班,开展重点镇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引导有关行业形成知识产权自律制度,开展企业维权活动。加大专利奖励、专利申请资助和专利执法力度,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多渠道开展专利执法行动,坚决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提高社会诚信、法治水平,保障市场公平竞争秩序。重点强化执法手段,建立省、市、镇三级联动的长效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积极落实专利奖励经费,实施专利计划项目,促进专利技术转让和产业化,切实提高企业和科技人员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积极性。推动以企业为主的专利信息检索平台的建设和完善,带动全市专利工作水平的提高。完善专利服务工作体系,扩充专利服务机构,加强专利代理人和专利工作者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