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中山市力争2008年建成全国首批生态市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05年09月27日
分享:

    中山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绿色广东的工作部署,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加强生态建设,努力营造功能合理、布局和谐、景观优美、生态良好、适宜居住的环境,力争2008年成为全国第一批、广东第一个全国生态市。
    一、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走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保护型、循环经济型的经济发展之路,以最有效利用资源、污染物排放最小、对人和环境危害最低为前提,实现由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为主的发展向依靠生态资源循环发展。一是抓好一批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重点环保项目。正确处理好招商与选商、开发与保护、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大力引进产业生态链长、产品关联度大、能够达到环保要求的项目,同步引进先进的治污工艺和技术,做到引资不引污。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工业。逐步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严格控制污染上马企业,鼓励科技含量高、投入产出大、经济效益好的企业配套污染治理设施。着力发展生态产业,加强园区生态环境管理,努力探索具有示范作用的档次较高、功能配套、特色明显、充分体现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园建设模式。积极推行清洁生产,落实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和公开监督制度,使环境管理由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由外部监督向外部监督与企业内部管理相结合转变。三是发展生态农业。加快优质水稻高产示范基地、香蕉高产示范基地、古镇-小榄-东升花木生产基地、民众-中山广东农业科技园、黄圃-国家食品加工行业示范基地建设。落实科技兴农、科技攻关工作,积极鼓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龙头企业和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科技成果推广基地和农业科技园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争创优质品牌、绿色品牌。提倡和引导发展以"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为代表的绿色事业,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确保食品安全。四是做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切实搞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工作,增强工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二、加快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城镇功能。一是抓好污水处理。加快重点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确保全市生活污水处理率2008年达到70%以上;完善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实现污水截留、雨污分流,提高污水截流率和处理率。二是抓好垃圾处理。加大镇区生活垃圾处理力度,加快各组团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基地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征收生活污水处理费和生活垃圾处理费,为实现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社会化、企业化、市场化打好基础。
    三、大力推进"绿化中山大地"工程,全面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按照省政府建设和谐广东、绿色广东的战略部署和今年市政府关于开展"新一轮绿化中山大地"建设的要求,全面提高整体绿化水平。重点抓好林相改造、建设五桂山市级生态保护区工作;做好红树林保护工作,力争每年恢复红树林200亩。到2008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1.5个百分点,中心城区城市绿地率达到40%,绿化覆盖率达到50%,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
    四、做好污染防治工作,改善生态环境。一是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提高工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水平,建设和完善工业污染源在线监控、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结合打击违法排污企业专项整治工作,督促企业稳定达标排放污染物。二是加强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水环境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提高防洪、排涝标准。高度重视机动车尾气污染,按照源头把关与末端淘汰并举的原则,加强机动车尾气检测工作,对排气超标和到报废期的车辆坚决予以淘汰。三是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污染防治,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安全施用化肥农药,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生物肥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强农资市场管理,严禁经销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控制生物生长激素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加快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综合治理,实现养殖废物无害化和资源化。四是抓好生态示范点建设。深入开展环保"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活动,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企业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大力推进生产安全化、消费绿色化、生活健康化、管理民主化、环境教育普及化、社会服务人性化的生态文明建设。
    五、培育生态意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化。在全社会提倡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价值观,大力倡导节约能源和资源的"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整体的发展观,提倡珍爱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坚持持续发展观,实现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加强生态教育,提高市民的生态道德素质。把道德关怀引入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树立全民的生态文明观、道德观、价值观,树立起人对于自然的道德义务感,养成良好的"生态德性"。大力开展绿色创建活动。通过"抓示范、抓典型、抓机制",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宾馆、绿色企业等创建工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六、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机制,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合力推进生态市建设。成立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生态市建设规划的实施,协调解决生态市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确定各阶段的重点任务。建立工作通报制度和交流制度,形成分工合作、相互配合、良性互动的工作推动机制。把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结合起来,完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并实施绿色GDP考核,既考核经济指标,也考核社会发展指标、人文指标、资源和环境保护指标。严格执行国家、省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坚决制止和依法打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对排污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采取铁的手腕和强硬措施,进行治理,保护环境。

新媒体
微信 微信 微信二维码
手机版 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中山市 中山市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