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认真贯彻落实张德江书记、黄华华省长在广东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积极实施科技创新"三大战略",增强经济增长原动力。
一是科技兴市战略。牢固树立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发展观,要求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第一生产力,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大环境。把推动科技进步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实绩考核,深入推进科技兴镇(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科技宣传和科技普及,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二是创新发展战略。以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核心,围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两大任务,按照"营造环境,创新机制,突出重点,示范引导"的总体思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技术创新环境和基础建设,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定位。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逐步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体的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坚持实施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市场引导,政府推动的科技运行机制。加快与国际接轨,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体制和制度基础。三是人才带动战略。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把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长期战略,坚持以产业发展带动项目研发、以项目研发集聚人才,积极推动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提成和期权期股等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大力培养以学科、技术带头人为主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和以科技型企业家为主的高技术经营管理人才。积极构筑汇聚智力资源的开放型平台,通过联合研究开发、技术经济合作等形式,推进人才资源国际化,重点吸引海外留学人员来中山创业。
围绕上述"三大战略",重点做好六项工作
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推进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和新材料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积极促进农业现代化,利用高新技术武装第三产业,努力在软件、生物医药产业实现突破。瞄准包装印刷、化工、电气、五金、纺织等传统工业,以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为重点,以制造业信息化为突破口,实施重大高新技术改造工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与新产品开发能力。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需要,加强高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强化重点领域的技术储备和自主创新。围绕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技术、生物医药技术、新材料技术、农业现代化技术等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对集成度高、综合性强、产业渗透和辐射作用显著的高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进行科技攻关与应用推广,为全市产业技术升级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支撑。运用高新技术加快全社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推进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领域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应用和产业化。
二、加快建立和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在充分发挥现有科研机构、研发中心作用的基础上,组建一批高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工业设计研究院,根据市场需求,瞄准国内外高科技发展前沿,组织研究开发,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着力点,引导扶持重点企业完善创新研发机构,集聚创新研发队伍,抢占引进技术制高点。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利用高技术研究开发资源,构筑面向国内外高技术资源的研究开发平台,吸引一批跨国公司在中山设立研究开发机构。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和发展,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营造优良环境,明确主攻方向,形成鲜明的发展特色和产业特色。
三、探索建立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增强孵化基地实力,完善服务功能,优化创业环境,推动孵化基地成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家、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办高科技企业的重要基地。引进国内外技术资源,建立和完善软件工程项目招标中心、软件产品展示交易中心等一批技术支撑机构,为相关领域高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提供配套技术支持。大力扶持生产力促进机构、科技评估机构、科技咨询服务机构发展,形成功能多元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产业化,技术、信息畅通流动的中介服务网络,逐步壮大技术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法律、金融、财务等与技术创新有关的服务业。强化各类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服务功能,组织和联合各类技术中介服务机构,打造覆盖全市、辐射周边地区的科技服务网络。
四、实施"技术创新示范工程"。按照"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并举,突出重点,示范引导"的原则,坚持择优集中支持,加强资金投入,积极推进一批重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示范项目,选择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展潜力较强、市场前景较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加以重点扶持,实施"科技强企"工程,抓龙头、抓创新,使其企业迅速扩大规模。
五、加快科技专业镇建设。推进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和支持各镇区建设各具特色的专业性技术创新平台,采取市场化运作,坚持资源共享,实现服务最大化。利用省市联动机制,培育壮大区域特色产业,延伸和完善特色产业链,加速产业聚集,做大做强区域特色产业。坚持分类指导,逐步扩大全市专业镇的覆盖面,积极推进环保、文化旅游、流通等领域专业镇建设。
六、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鼓励和引导民营科技企业集群发展,扶优扶强,重点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展潜力强的民营科技企业,推动其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进一步优化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法制环境、服务支撑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及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向民营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引导和帮助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国内外资本市场。加强民营科技企业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增强持续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