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年来洪涝多、咸旱多、污染多的问题,中山市对传统治水思路进行了重大调整,努力实现由服务单一目标或局利益的"小水利"向促进整个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大水利"转变,由只满足于防洪功能向兼顾生态、环境、交通、景观功能转变。围绕安全防洪、改善生态和保障供水三大任务,2006年计划投入4.3亿元重建水闸(泵站)20座,干堤达标加固75公里,灌浆85公里,干堤防浪墙13公里,完成电排技改配套30宗40台6745千瓦。
一、高标准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增强防洪防汛防台能力
着眼于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要求,积极打造稳固安全的防洪减灾体系。一是推进以江河堤防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全面抓好险段、险闸、险库的除险加固,兴建一批大中型排涝泵站,加强防汛调度指挥系统、水文系统等防洪非工程建设。从2005年起5年内投资20亿元开展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力争到2008年大型联围中顺大围达到抗御50年一遇洪水和台风暴潮,五乡联围等中型联围达到3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二是积极推动传统防汛向科技防汛转。投入近3000万元建设市三防指挥系统,初步形成一个以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通讯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的先进实用、高效可靠的综合指挥调度系统,建成了覆盖全市24个镇区防汛防旱防风指挥机构及10宗重点防洪工程管理单位的中山三防城域网。
二、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提高水资源供给水平
一是认真开展水资源规划,明确节水、护水、科学用水思路。先后编制了《中山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中山市水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为全市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二是修建水库,提高蓄水防咸抗旱能力。投入1900万元兴建了库容73万立方米的古宥水库,有效缓解了中山南部地区因咸潮侵袭带来的供水压力。开展五桂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和规划,计划投资3亿元新建槟榔山等4座新水库,增加库容2000万立方米。三是科学调度水资源,抵御咸潮侵袭。建成启用了投资8000万元以长江水库(库容5040万立方米)为源水、日供水能力达10万吨的长江水厂,确保咸潮期间城区用水安全。建设日抽水能力达2万立方米的福获泵站,确保南部地区农田的生产用水。
三、加大水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优化保护水环境
一是针对内河防汛、灌溉、交通、生态功能衰减的情况,2000-2004年共投入6.5亿元全面开展以内河整治为主要内容的水环境治理,从2005年起再用4年时间继续开展内河集中性全面整治,努力解决河道水脏、水死、水阻问题,打造健康河流,改善水生态环境。二是加强水库水环境建设。设立五桂山市级生态保护区,以制度为手段保护占全市水库总库容70%的水库水资源。大力开展水库库区植树绿化,以涵养水源、美化环境、防止山泥倾泻和避免水土流失。三是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积极筹建污水处理厂,出台《关于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的意见》,对建设日处理能力为1万吨以上的污水处理厂的镇(区),市政府按每1万吨10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加快建设中嘉污水处理厂二期、珍家山污水处理厂一期以及小榄等6镇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明年年底前投产后,届时全市污水处理率将达到50%以上。四是提高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将部分城区的污水处理收费标准由原来不分行业按排水量0.30元/立方米调整为:居民及非经营性单位0.50元/立方米,工业企业0.60元/立方米,商业服务行业0.70元/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