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中山市强化三种意识加快建设和谐社会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05年10月13日
分享:

    中山市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视察中山的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后劲,提升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积极构建"既适宜创业又适宜居住"城市,建设和谐中山。
    一是树立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增强"追兵就是标兵,对手就是老师"的意识,密切关注和科学判断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正确认识自我,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保持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是树立破解建设"两个适宜"城市命题的使命意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强化使命意识,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加快发展。增强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协调发展的意识,加快建设"既适宜创业又适宜居住"的城市进程。
    三是树立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根据新形势不断探索和完善新的发展思路,增创新优势。
    今后,重点抓好七项工作:
    一、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着力推进工业产业结构、产业布局调整,加快适度重型化和高级化步伐。一是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市财政安排2000万元专项发展资金,科技三项经费中的50%和财政安排的3300万元技改资金的大部分用于扶持装备制造业,选择一批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努力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二是引导镇区从建设"工业强镇"向建设"经济强镇"转变,全面调整考核指标,促进镇区经济全面发展。三是认真梳理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制定和实施与新的产业发展目录相配套的引导性政策。四是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增强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力度发展区域特色经济,重点提高专业生产科技含量,继续壮大规模效益,建设好18个国家级专业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专业镇和区域特色经济。
    二、加快实施组团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东部沿海开发建设。科学划分四大组团(中部、东部、南部、西北部),变行政区经济为"经济区经济",增强产业区域协调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发展规模,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四大组团的各项规划编制,着重解决好产业协调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网络建设、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等问题。
    三、全面推进农村"三化"进程。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两个趋向"和"两个作用"的科学论断,统筹城乡发展,全面系统地推进农村"三化"进程:一是加快土地自由流转,提高使用效益,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二是以推进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为突破口,不断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强化农村财务管理,加大力度处理农村集体债务。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事务管理分离的基层管理体制。三是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创业。切实降低第一产业的农村劳动力比例。四是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拨款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社保,从今年起每年投入1000万元,年内实现20万农民的参保目标。进一步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水平,新增1100多万元用于提高补贴额度。五是积极推进村改居工作,鼓励农民居住地向中心镇、镇中心区和中心村转移,加快农民向市民的转变进程。
    四、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紧紧抓住第三产业投资不断增加的机遇,努力促进第三产业更快发展。以物流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三轮驱动,整体推进服务业发展。加快东部组团、西北部组团和中部组团三大物流集聚区建设,加大对物流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扶持力度,加快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整合旅游资源,注重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加快和规范房地产业发展,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房地产一级市场调控。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主动承接国际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转移,推动服务业成为全市利用外资的新优势。实施名牌服务战略,逐步将名牌产品的范围从工农业产品扩展到服务产品,努力提升服务业水平。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对服务业中的关键领域和新兴行业给予支持。
    五、加快内源型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扎根于本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内源型经济,推动其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提升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加快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充分释放内源型经济发展潜力,力争在四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总量上不断壮大。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推动民营经济总量快速扩大。二是科技含量明显增加。鼓励民企增加技改投入,提高产品档次。三是竞争优势突出。大力培植民营骨干企业,培养有竞争力的名、优、特、新产品和各具特色的中小民营企业群体,不断扩大聚集效应。四是经营管理水平迅速提高。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抓好民营企业的诚信建设。五是在融资方面取得有新突破。鼓励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六、积极打造外经贸工作新格局。加快转变外经贸发展模式,推动外经贸从注重量的增长向以质取胜、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重点优化外贸结构,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坚持扩大出口与扩大进口相结合。注重在扩大出口的同时增加进口,推动地区内物流业、仓储业、运输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坚持开拓国际市场与开拓国内市场相结合。设立鼓励反倾销应诉方面的基金,进一步完善"四位一体"("政府+行业协会+进口商+涉案企业")联动机制,积极应对反倾销。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坚持吸引外资与吸引内资相结合。大力引进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大企业的投资,进一步加大内资引进力度。坚持外延发展与内涵挖潜相结合。积极实施招商选资,把引进技术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紧密结合起来。鼓励"零用地"招商,积极推动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努力引进增资节地型项目。
    七、积极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一是关心群众生活,扎实推进各项民心工程。加快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完成全市危桥涵改造。加强市场物价调控工作,着力解决医疗收费、药品价格、物业服务收费、教育收费等问题。继续开展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农民工工资工作。二是积极推进社会保险工作,全面完成3年内转移5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目标,确保新成长劳动力100%接受培训,100%实现就业,确保社会保险参保达320万人次以上,社会保险收缴率和养老金发放率均达到100%,用好1300万元低保资金和300多万元智力扶贫资金,大力完善城乡孤寡老人集中供养、贫困家庭子女入学帮扶、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三是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提高全社会的防控能力。四是加强安全生产,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新媒体
微信 微信 微信二维码
手机版 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中山市 中山市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