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把消防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探索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的消防工作社会化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防火安全责任制,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消防管理网络。牢固树立消防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坚持"一把手"总负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方针,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主导作用,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齐抓共管,依法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全市上下层层落实,明确职责,建立起上下贯通、分级管理和条块结合、逐级负责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做到行行有人抓,层层有人管。目前,全市共任命市属各有关单位、各镇区、村(居)委会消防安全责任人1341名,签订责任书6705份,形成了"企业单位自管、管理部门主管、职能部门监管、政府部门统管"的消防管理网络。
二、以消防规划建设为龙头,加强和改善城镇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社会综合抗御火灾能力。加强和改善城市消防水源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旧城区消防供水设施,按照"谁改建、谁负责"的原则,采取由政府、建设单位和受益单位共同出资的办法,投资100多万元在中心城区增设了131个道路公共消火栓。各镇区按要求在镇区规划建设以及开发区、工业区、住宅区等小区建设中配套完善公共消火栓,从根本上改变了镇区消防供水空白的状况。城镇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有效防止了因水源缺乏影响灭火工作导致火灾扩大和人员伤亡。积极编制消防规划。要求全市消防工作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同步,消防基础设施、灭火救援装备要适应火灾扑救的实际需要,严格控制和消除火灾隐患。成立市消防规划编制委员会,编制中山市中心城区消防规划,把全市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总体发展目标,同步规划,并就旧城区化学危险物品的搬迁、消防站的布局调整以及新城区消防站规划布局等制定出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和方案,确保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三、完善多元化消防投资体系,积极发展以公安现役消防为主力的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加大消防工作投入,探索多种形式的投资形式。近年,市镇(区)两级财政投入全市消防各项基础建设的经费超过3亿元,年增长率超过25%。采取把消防业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建设项目中征收公共消防设施配套费,在城市公共建设经费中规定比例用于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市财政拨款落实消防规划中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经费,当地政府和开发商共同负责承担工业区、开发区、居民住宅区等小区建设项目中的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经费等措施,全市逐步形成了消防业务经费和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经费多渠道、多形式、保障有力的良好局面。积极探索和实践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路子,建立和发展一支多元化的装备精良的消防队伍。增加地方公安消防编制,积极发动镇区成立地方公安专职消防中队,在大中型企业中组建专职、义务消防队,缓解现役消防警力严重不足和国家增编困难的矛盾。精良的消防器材装备和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满足了全市防火灭火及抢险救援的需要。
四、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更新观念,健全制度,明确责任,建立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管理新模式。公安消防部门不再包揽各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把工作转移到对单位履行消防安全工作职责的监督上,转变监督管理职能,更新管理手段,强化消防监督职能。全市各单位按照"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原则,落实了"隐患自查、责任自负、风险自担"的社会化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单位内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逐步迈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加大消防宣传力度,增强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开展消防宣传,定期刊播消防新闻,播放消防公益广告、防火灭火常识;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披露群众关心的消防热点问题和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重特大火灾案例,曝光消防违法违章行为。开展消防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工作,将消防安全知识普及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有效提高了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