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中山市加快“三化”步伐建设新农村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05年11月04日
分享:

    中山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加快农村发展的工作部署,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三化"步伐,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继续加大依靠现代技术和经营理念发展农业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农业在资金、技术、质量、品牌和信息等方面的综合竞争实力,努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加大力度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继续落实和完善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在逐年安排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贷款贴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增强其带动农户、开拓市场、争创效益的实力,力争到2010年重点培育50家农业龙头企业。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加快基地建设,大力培育区域化布局的农业支柱产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发展精深加工。逐步实现种养良种化、生产规模化、营销市场化,大力发展订单农业。
    二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着力从投入、队伍上继续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支持扶持力度,重点推广一批增产增效作用显著的重大农业技术,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名牌产品。着力抓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三是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从政策层面促进农业从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对农业物质装备能力建设给予政策倾斜。从今年起到2008年,市财政每年将按照支农资金投入总额的5%安排农机化资金,同时要求镇区配套的农机化资金也要达到镇区农业投入总额的3%左右。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加大对农业环境污染的治理和查处力度,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环境。
    四是认真落实耕地保护政策,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管理,确保全市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继续落实好种粮直补政策,鼓励、扶持种粮大户发展粮食规模经营,确保完成省下达的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生产任务。
    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一是积极营造农业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政策环境,2003年至今市镇两级共投入6000多万元,培训农民和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6万人以上。建立更为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中介信息发布、财政补贴等工作机制。二是构建覆盖面广、保障水平高的社保体系。市财政安排了5亿元专项资金,启动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工程。从今年起每年再投入1000万元,同时提高各镇区财政参保缴费补贴标准。三是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程。目前,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覆盖率达100%,人口覆盖率达95%。进一步通过镇区统筹的模式,增加抗御风险的能力。市财政从明年起新增安排1100万元用于提高补贴额度,各镇区相应提高补贴额度。四是实施城乡孤寡老人集中供养工程、贫困家庭子女入学帮扶工程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程。市财政专项安排1000万元用于镇区敬老院改扩建工程,计划两年内全市镇区级敬老院全面达到省一级标准,实现农村五保50%以上集中供养。设立贫困家庭子女入学专项资金,确保户籍人口不因贫困失学、缀学。
    三、确立多元化建设思路,加快城镇化进程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规划未来的城镇发展。重点抓好城中村改造和村改居工作,加快村改居进程,通过管理体制变革,实现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大力发展农民居住小区建设。把建设农民居住小区作为解决农民住房需求和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结合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实际,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加大力度抓好城镇建设,提高农村整体规划水平,完善跨区域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气、交通等基础设施,增强各组团的城镇承载能力,加快农业人口向城镇集聚发展。加快中心镇、中心村建设步伐。鼓励农民居住地向中心镇、镇中心区和中心村转移,提高人口聚集度和城镇化水平。
    四、深化农村改革,增创体制优势
    进一步推进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目前全市已有11个镇区、141个村(居)完成农村股份制改革。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认真总结前段农村税费改革的经验,做到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严格治理各种不合理涉农收费,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强化农村财务管理和村级统一核算工作,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管理,逐步实行"村社分帐"和"村企分开"。积极解决农村集体债务问题,提高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五、加大工业反哺力度,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体系建设,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加快镇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农村五项工程"。今年市财政安排"农村五项工程"建设资金4700万元,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和流通环境。加快危桥(涵)改造工程。先后投入1.8亿元改造危桥(涵)235座,今年市财政再投入8000万元加快危桥改造。切实加强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今后3年内采取多种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按照五十年一遇的标准,进一步规划和建设好全市水利基础设施。

新媒体
微信 微信 微信二维码
手机版 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中山市 中山市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