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中山市五项措施做强医药产业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05年11月07日
分享:

    中山市积极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战略部署,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廓清和完善工作思路,从五个方面落实工作措施,推动医药产业做优做强。
    一、积极打造医药产业发展平台。一是加强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医药、生物工程、保健品、食品、药用包装材料、医疗器械、健身器材等产业集群。预计今年健康基地实现产值43亿元,比增101%。计划用5年时间,引进项目150个,引进投资10亿美元,引进高科技和新药、新产品150个,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利税25亿元,把国家健康基地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科技领先、产业链合理、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级产业园区。二是进一步加强市中医院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水平,开展"名院、名科、名医"工程建设,把市中医院建设成为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三是积极筹建华南现代中药城。发挥广东药学院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以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为平台,共同合作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集产、学、研、贸于一体的中药产业化基地。四是充分发挥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平台作用,进一步加强香港中医药工业区建设,积极帮助香港中小型制药企业实现GMP改造及扶持内地非公有医药科技企业发展。
    二、完善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制定医药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出台了《关于加快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发展的决定》,健康基地享受国家、省给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各种优惠政策,火炬开发区科技创新基金主要向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倾斜,并在企业用地、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优惠。设立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发展专项经费,每年安排专项经费1500万元支持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发展。重点扶持医药产品、医疗器械开发项目,公共实验平台项目,起点高、投入大、产出高的医药工程项目以及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医药项目。加快以医药产品及医疗器械为重点的项目研发进程,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健康基地的品牌优势和产业优势。
    三、加强产、学、研合作。一是成立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开设中药学现代化、中药保健品、中药资源与开发、药物营销、药物信息等专业。积极打造中山市广东药学院中医药学教育基地,努力建设成为华南地区药学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置适应现代化发展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建立博士-硕士-本科生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扎实的多元化、多层次、复合型中药医学高级专业人才,打造高素质的医药人才队伍。与广东药学院合作建立中药研究所,一期投入100万元,目前基本完成实验室建设。二是加强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临床优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中医药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加速现代化中药研发基地建设。拟建设中药规范化种植及质量控制技术中心、中药新药研发中心、中药现代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搭建高技术含量的医药研发平台。四是加强医药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或参与重大医药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医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大型医药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完善医药产业链,提高医药产业化水平。五是积极打造中山国家健康基地中药物流体系,建立以广东九州通医药物流中心为龙头,东诺医药、中健药业公司等9家企业组成的药品批发平台和三才医药连锁公司、中智医药连锁公司、广东中山堂医药连锁公司组成的药品零售平台,完善物流配送系统,实施电子商务业务,2005年计划实现药品销售额30亿元。
    四、培养医药产业增长点。一是加大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招商选资力度,坚持"一业为主,综合发展;一园为主,四园推进"的策略,积极开展科技招商、项目招商、资本招商,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税收高、关联度高、用地面积少的企业落户基地。二是积极引入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基金,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全方位扶持企业成长。三是建立绿色中药材生产基地,建立优质无公害特色药材质量标准,推动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建立鲜药生产基地,积极开发新一代产品,推动医药产业化不断迈上新层次。
    五、加强医药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强化中医药振兴的社会基础。积极筹备由国家科技部、广东省政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的"中山健康与发展论坛",营造浓厚的医药文化氛围。创建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药用植物园,打造医药文化基地,形成优美的特色园林,使之成为中山中药文化的亮点。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坚持科学、和谐与快速相结合的发展战略,以人为本,注重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培育"健康万家,博爱天下"的企业文化精神,推动医药产业良性健康发展。

新媒体
微信 微信 微信二维码
手机版 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中山市 中山市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