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中山市创新防咸备旱模式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05年11月18日
分享:

    9月24日,中山市遭遇今年的第一次咸潮。面对日益严峻的咸潮侵袭,中山市创新防咸备旱思路,趋利避害,因势利导,确保全市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加强水质监测预报,积极利用潮汐“偷淡” 
    完善咸潮预警体系建设,在全市主要河道和主要取水点开展咸潮监测,实现监测方式由人工监测为主向以自动化监测为主的转变、监测结果由一日一报向实时通报的转变。实现了互联网自动滚动发布水雨风咸情数据,市民可在中山水利网查询当前最新的水雨风咸情实时数据。目前,全市共有12个外江咸潮监测点,12个内河涌人工监测点,为全市利用潮汐规律进行“偷淡”提供了科学指导和依据,为掌握咸潮动态积累了宝贵资料。 
    二、加强联围群闸联控,北引南挡蓄水“引淡” 
    充分发挥各联围干堤水闸的调节功能,有效地阻挡咸潮对内河涌的入侵,切实保障围内农业用水安全。率先在全省尝试利用并科学调度水利设施,通过潮差水能动力和泵站抽水等机械动力,加快河道水体的流动和置换,既改善水质,又使河道水位控制在景观用水标准。中顺大围、中珠坦洲联围、神湾联围和民三联围等工程在咸潮期,根据咸潮上溯规律与咸情监测数据,加强对联围干堤水闸的联控,及时准确地把握引淡蓄水时机,通过打开北部水闸引水,关闭南部水闸挡咸,有效地控制了围内河涌水体的氯化物浓度不超标,基本满足了围内农、林、渔业用水需要。 
    三、科学调配水资源,合理利用水库水“补淡” 
    针对南部地区的缺水状况,先后新建了铁炉山、南镇、古宥等压咸水库,新增库容达280万立方米。投入3000多万元,先后对20座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新增年供水能力超过1000万立方米。制订科学、合理、可行的水库运行调度方案,着力加强水库的动态管理,重点做好汛期水库蓄水保水方案,在确保水库安全的前提下,力争满蓄,并严格控制各水库水力发电和非供水性排水,将水库水源用于缓解咸潮期间面临的供水不足的危机。投资8000万元,建成了以长江水库为源水、日供水能力达10万吨的长江水厂,确保咸潮期间城区用水安全。建设日抽水能力达2万立方米的福获泵站,确保南部地区农田的生产用水需求。截至今年10月,全市水库蓄水量4978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蓄水总量增加600万立方米,为抗御冬春咸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内河水体置换,充分利用内河“蓄淡” 
    注重改善内河水环境和水生态,推动其成为储存淡水资源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在平原河道,对洪水采取适度风险调度,做到排蓄结合,改善水质,增加可用水量。干堤水闸工程设计兼顾考虑防洪与纳洪的需要,增加水闸的进洪功能,在闸门不能打开的情况下通过水闸的进洪洞进水。近年,全市投入2.8亿元对全市30%的干堤水闸进行改造,使这些水闸由单一的防洪功能优化成同时具备防洪和纳洪功能的新型水闸。另一方面,对全市内河涌按照能引、能蓄、能控制、能调度、能通航的目标进行综合整治,投入7.1亿元,综合整治内河涌160条、460公里,新开挖河道13公里,较2000年增加水容量超1亿立方米,初步解决了河道水脏、水死、水阻问题,内河水质明显改善,水量明显增加。 
    五、加强水资源管理,多管齐下“护淡” 
    一是推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开源节流,合理分配水量,实现科学防旱抗咸。提高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将部分城区的污水处理收费标准由原来不分行业按排水量0.30元/立方米调整为:居民及非经营性单位0.50元/立方米,工业企业0.60元/立方米,商业服务行业0.70元/立方米。二是加强水库水环境建设。设立五桂山市级生态保护区,以制度为手段保护占全市水库总库容70%的水库水资源。大力开展水库库区植树绿化,以涵养水源、美化环境、防止山泥倾泻和避免水土流失。三是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积极筹建污水处理厂,出台《关于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的意见》,对建设日处理能力为1万吨以上的污水处理厂的镇区,市政府按每1万吨10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加快建设中嘉污水处理厂二期、珍家山污水处理厂一期以及小榄等镇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明年年底前投产后,届时全市污水处理率将达到50%以上。四是实施部门互动、全方位抗旱防咸策略。气象部门做好天气形势变化监测和分析工作,及时发布中长期预报,为三防、农业等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指导工农业生产安排计划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水量调配方案。市三防部门按照《中山市抗旱防咸工作预案》,积极协调水文、气象、水利等部门对降雨、径流、水库蓄水量等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掌握用水调度第一手材料。新闻单位大力宣传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水资源紧缺的危机感,牢固树立防灾抗灾意识和节水增效观念。

新媒体
微信 微信 微信二维码
手机版 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中山市 中山市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