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以2005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和博鳌亚洲论坛国际文化产业会议为契机,创新思路,努力构筑五个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做大做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一、构筑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重点弘扬“博爱、创新、包容、和谐”新时期中山人精神,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加快中山新图书馆、新广播电视大楼、名人纪念馆、华侨历史博物馆等一批功能性文化设施建设,完善文化设施结构和布局,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繁荣文学艺术,大力抓好文艺精品创作,培养一批文艺家和专业艺术工作者,抓好基础较好的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摄影等艺术门类的建设;大力开发和利用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名人文化资源,做好文物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建立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机制,重点抢救濒危文化遗产,推动醉龙、鹤舞、咸水歌、飘色、菊花艺术、红木雕刻等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促进文化市场健康、繁荣、有序发展。
二、构筑文化产业合作互动平台
从大文化、大产业的视野出发,寻求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促进多行业、多领域协同配合,营造有利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拓宽文化产业发展空间。积极参与珠三角、泛珠三角、CEPA经济文化合作,拓展发展腹地和空间。加强与有关专家学者、传媒单位、策划单位的沟通与协调,整合资源,拓宽投融资渠道,强化文化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资源投入、市场准入、市场开拓和监管、技术创新等工作,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构筑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发展平台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理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促进两者的互动发展,重点扶持和引导文化企业发展。一是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团体、个人组建各类文化企业,吸引外地知名文化企业、文化品牌落户中山,支持文化企业开展连锁经营,扩大经营规模。二是积极探索建立公益文化活动项目招标和招商机制,逐步向社会开放公益文化项目的策划和运营,引导和动员多种社会力量办文化,广泛调动文化活动策划和运营人才资源,引进和培育一批文化策划企业。三是引导和支持建立文化行业协会,逐步将能够由社会中介机构承担的文化职能交给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沟通政府与企业、规划行业发展、协调行业纠纷、规范行业质量与服务标准、推动行业良性竞争的作用,形成行业自律机制。
四、构筑文化产业优势发展平台
突出重点,做大以文化艺术业、报刊业、影视业、广告业、出版发行业、动漫设计业等为代表的核心层文化产业。做强以文化会展业、网络服务业、文化旅游业、休闲娱乐业等为代表的外围层文化产业。做优印刷业、文化用品、产品和设备的生产销售为主的相关层文化产业。
一是启动中山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以高起点规划建设中山文化产业园区为目标,以新兴文化产业为主体,大力引进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加快以动漫、游戏、软件设计、影视制作、广告创意等为内容的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引进和创办艺术院校,重点发展影视制作、广告设计等大学院校和高等职业教育基地。
二是以做强文化旅游业为目标,进一步挖掘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将翠亨村打造成孙中山及其追随者的纪念地,将孙文路打造成特色博物馆系列的展示长廊,积极将孙中山故居、收音机博物馆、商业文化博物馆、美术馆、名人纪念馆、华侨历史博物馆、灯饰博物馆等特色博物馆群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促进文化与旅游、商贸等经济活动融合,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业。
三是以打造合唱文化品牌为目标,建设中国合唱基地。配套拓展指挥、钢琴、配乐、化装等艺术演出业、文化培训业,培育服饰设计、制作、配送等相关行业,形成合唱用品集散地,推动以合唱品牌为龙头的文化会展业。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为目标,积极包装推广《神话中国》等艺术精品,推动版权产业、音像产业、音乐产业以及关联产业的发展。
四是以提高产业发展为目标,依托包装印刷生产基地,做大做强中国包装印刷基地印刷物资供应一条街,疏通印刷物资供应渠道,增强设备维修和零配件供应的能力,提高印刷业的整体竞争力。积极拓展港澳及全国书报刊印刷市场,加速印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五是以繁荣出版发行业为目标,整合报刊资源,增强报刊业的发展活力。配合城市发展规划,积极完善遍布城乡的书报刊、音像制品发行网点,调整出版物发行业布局。引入全国性、全省性连锁店在我市特别是广大农村和工业园区建设连锁分支机构。探索发展互联网营销、会员制发行、直邮发行等无店铺销售新方式,走集约化、连锁经营之路。以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为目标,深化推动广播电视业改革。推进频道专业化,打造名牌栏目和节目,提高收听收视率。延伸节目制作、节目包装推广、市场增值运营等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链,提升广告策划和市场营销能力,注入新动力,做大做强影视业。
六是以推动创意经济发展为目标,积极发展产品和工艺创意设计、技术研发与咨询等上游文化产业以及广告业等下游产业,加快创意产业集群。
七是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积极挖掘和培育特色产业文化,增加特色产业文化含量,提升特色经济的竞争力。加强产业文化研究,提炼产业文化精华,鼓励创办家具、服装、灯饰等文化研究开发机构,促进当地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以创办国家特色文化产业基地为目标,大力扶持小榄镇文化艺术品产业基地、三乡镇巨龙古玩城等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推动形成体系和品牌。
五、构筑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和人才支撑平台
加快制订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完善人才引进政策,营造良好的人才创业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加快制订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提供优质服务。一是探索设立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文化产业发展政策,达到一定规模或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社会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文化产业项目予以支持,扶持文化产业做强做大。二是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拓展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特点的贷款融资方式和相关保险服务。三是落实《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和外资进入部分文化产业领域,增强产业活力。四是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公益文化事业发展,鼓励和倡导文化捐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