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中山市推广“三沙经验”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06年01月11日
分享:

     近年来,中山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农村工作的各项战略部署,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不断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途径,其中,推广以“反承包”为主要内容的“三沙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三沙经验”的形成 
    2001年起,中山市全面实施农村“五项工程”,大力开展农田路网建设,新建大批农桥、农路,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及流通条件,为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中山市横栏镇经济相对落后的三沙村为加快农田路网建设进程,提高土地价值,从解决修筑农路启动资金不足、筹集建路用地难等问题入手大胆探索,把建设农田路网和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反承包”方式,以高出原承包价3—5成的价格和相对较长的承包期限,将连片低值、插花的土地经营权从农民手中承包过来。再以村委会为投资主体,合理调整、科学布局,在留足农路建设所需用地的前提下,疏河抬田、平整土地,实现“田成方,路成网”,配套水电设施,建设现代高效农业小区。在此基础上,通过公开投标,以较高的价格和适当的规模将农业小区的土地经营权分割转包给村里技术水平较高的花木专业户,实现土地增值。增值部分先用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剩余部分转为村集体收入。通过这种发展模式,三沙村走出了贫困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较丰富的优势,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快速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路子,形成了“三沙经验”。 
    二、“三沙经验”的推广 
    “三沙经验”的形成,为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如何解决农田路网建设资金不足、所需用地统筹难等问题提供了出路,较好地解决了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如何对自身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现实问题。中山市农业部门高度重视,把“三沙经验”作为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措施向全市推广,并对有条件的镇村进行深入发动。为进一步扩大“三沙经验”的推广范围和影响,今年,结合农田路网的建设投入扶持资金150万元,对横栏六沙村、板芙广福村和民众群安村进行重点帮扶,共集中4000多亩土地实施“三沙经验”发展模式,经济效益显著,农民增收步伐加快。“三沙经验”推出后,在中山市引起了很大反响,许多镇村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镇村先后组织干部到三沙参观学习,详细了解组织实施过程和具体做法。各地充分认识到在经营这种发展模式时要因地制宜、灵活变通,在“三沙经验”的异地推广中,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条件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特别在土地的集中上,一般承包期未满的土地,不主张实行“反承包”;另外,在未找到具有较大增值潜力的农业项目或当地增值潜力较少的地区,都不鼓励急于应用此发展模式。 
    三沙经验的推广主要取得了以下三方面成效: 
    (一)充分发挥农田路网的积极作用,实现土地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参照“三沙经验”模式发展的地区,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建设农田路网和标准化农业生产园区并强化管理,使二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出农田路网建设带来的效益。一是标准化农业生产园区和农路建设完成后,农民可以根据市场需要规模发展高值、高效农业,提高土地出产率、提高地值。二是机动车直通田头、塘头运载农产品,节约了运输时间,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鲜活率,从根本上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2001—2004年,全市农田路网建设受益地区平均亩增值372元,平均每人增收382元。推广“三沙经验”的地区,平均每亩增值为620元,受益人口人均增收554元,分别比全市平均高出66.7%和45%。 
    (二)充分利用经济欠发达地区土地资源优势,实现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许多有条件的经济贫困村借鉴“三沙经验”,充分利用自身土地资源优势,开辟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收到了良好效果。据统计,借鉴“三沙经验”发展模式的6个村共创造经营性年纯收入178.1万元,占总纯收入的33.4%。增收幅度最大的群安村一年间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增加61%。 
    (三)有效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的实际问题。目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碰到建设占用土地的摊分和设施建设、维护资金的筹措难两大问题,而且在经济欠发达的镇村尤为突出。农业生产方面,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后,缺乏有效规划,土地插花严重,用水、用药等生产环节经常发生矛盾。“三沙经验”把土地集中进行“反承包”,村集体掌握土地的使用权,不存在农路建设用地的摊分问题,土地发包后,村一级从中可以得到实质收入,可以作为建设和维护农路的资金,不需向村民小组摊派。把集中的土地建设成标准化农业园区后,生产上实行布局分区,把种植区和水产养殖区严格分开,用水和用药等矛盾也可迎刃而解,既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又解决了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产生的问题。 
    三、“三沙经验”的现实意义 
    (一)探索出一条经济困难地区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中山市过去扶持经济困难地区的发展经济,普遍采取发展厂房或工人宿舍等物业出租的办法,投入大、见效慢,容易使村集体重新背上沉重的债务,使扶贫工作产生反效果。“三沙经验”正是针对这些经济困难地区交通不便、发展工商业困难,且土地资源丰富,开发程度较低、租金较低的情况,对整片土地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利用“反承包”价格与发包价格间的差距获取收益,再把部分收益反馈于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在类似三沙村条件以“三沙经验”模式发展远比发展出租物业的经济效益要高。实际情况看,以“三沙经验”模式发展的6个村共投入1584万元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每年实现增值640万元,不到3年就可以回本。而一般在农村地区发展物业出租每年约只有10—15%的回报。 
    (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沙村以反承包方式开发了1200亩土地后,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壮大,为贯彻利益向下原则,村一级不再“反承包”土地,而是把利润空间留给组一级和农户,帮助组一级建设标准化农业园区。目前,三沙村建成广东省规模最大的、占地5000亩的花木生产园区,引进花木专业户100多户。三沙地区以花木生产园区为载体,形成了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并促进了花木大市场的形成,呈现出“基地+市场+农户”的经营模式。为解决小生产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户进入市场的能力,三沙村60多户花木生产专业户联合创办了横栏镇三沙花卉协会,并被省农业厅定为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单位。

新媒体
微信 微信 微信二维码
手机版 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中山市 中山市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