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至21日,黄华华省长莅临中山视察,期间先后视察了国家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火炬计划中山(临海)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以及一批企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听取了中山市党政领导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汇报。对中山市今年经济社会所取得的新发展黄省长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概括为三大亮点:
一、经济运行呈现出既快又好的良好势头。中山今年GDP将达740多亿元,增长近14%。其中,第二产业增长14.4%,第三产业增长14.2%。工业生产经过连续6年30%以上的高增长后,今年增长率达17%以上;经济效益好,财税收入大幅增长,地方一般财政收入增长29%,地税收入增长37%,主要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东部沿海开发思路对,开局好。中山市对处于转型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态势,判断得很准确,认识很到位,一系列决策和部署都符合实际。中山目前也面临着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与矛盾,如土地短缺问题、人口压力、产业层次偏低、交通边缘化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培育发展后劲,中山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开发东部沿海的决策,以火炬开发区为核心,以“高、集、重、物”为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壮大电子信息、包装印刷、生物医药、汽车配件、精细化工等五大支柱产业集群,形成装备制造业、重化工业、新能源、新材料四大新产业集群,适度发展重化工业,打造为重工业、现代装备制造业服务的大物流平台,带动全市工业向高级化、适度重型化发展。中山市东部沿海开发的思路是正确的,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要把开发区做大做强。中山火炬开发区是我国较早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预计今年GDP达到130亿元,工业产值500亿元,税收19亿,拥有700多家企业。中山市以火炬区为龙头,带动整个东部沿海地区的崛起,这个思路是正确的。如今,位于东部沿海的国家中山火炬开发区已成为中山市的一大品牌,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二是有效解决了土地问题。把马鞍岛40平方公里土地纳入开发区管理,有效解决了火炬开发区土地不足的问题。同时,与阳西、河源等县市合作共建开发区,共建产业转移园区,拓展发展空间。三是优势互补。在不打破行政体制的条件下,由火炬开发区托管南朗镇,有效解决了火炬开发区有资金没土地、南朗镇有土地没资金的问题,充分发挥了优势互补作用,对火炬开发区做大做强非常有利。
三、中山今年被评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成为全国9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之一,很了不起,是件大好事、大喜事。通过实地考察后,更发现中山作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是名副其实的,中山不愧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典范。博爱路、外环路、起湾路等一批新建的城市道路无不宽阔通畅;城市绿化美化上了新台阶,绿化率达到37.5%,大街小巷四季花开,岐江两岸美景如画。文化建设很好,全市共有24个文化站,其中20个特级文化站,4个一级文化站,今年又建成了规模宏大的文化艺术中心。教育发展很好,已成为全省第三个教育强市,今年大学生升学率达到9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2个百分点。环保工作取得明显进步,建成一批污水处理厂和组团垃圾处理基地等环保基础设施,在五桂山规划建设面积达200平方公里的生态保护区等。由此看来,中山作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的确是名不虚传,名副其实,实至名归。
在谈到2006的工作和中山市未来发展时,黄省长强调,中山市一定要把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这是综合分析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阶段后提出的重大指导方针。广东的发展已到了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劳动者素质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明年的经济工作中要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重中之重,这也符合中山实际。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要注意抓好六个环节。
一是十分重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这很符合广东实际。广东改革开放多年的发展就是得益于开放和引进技术,没有引进技术就没有广东的今天,技术引进也是广东的优势。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要处理好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的关系,我们在强调自主创新的同时,不能否定和丢掉技术引进,但不能依赖技术引进,不能再走单纯引进的道路,而要从引进为主转变到以自主创新为主,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在再创新上下功夫。这条路子符合广东的实际,最捷径,效益最好,是我们主要的创新形式之一。这次到格兰仕(中山)空调制造基地看过之后很有启发,格兰仕最早的微波炉技术是引进的,但吸收后拥有了核心部件磁控管技术,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进而占领世界微波炉市场40%的份额;格兰仕在空调业发展中也是先引进,吸收众家之长后,在核心部件压缩机上形成了自己的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我国DVD行业就是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把大部分利润让给了外方,一台DVD售价40美元,其中20美元交了专利费,14美元用来进口关键零部件,6美元为组装成本和利润。所以,竞争的优势在于掌握核心技术,如何掌握核心技术,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自己研制,二是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在当前科技制高点多为国外所占据的情况下,广东要多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
二是积极鼓励大中型企业组建研发机构。依靠企业推进产学研结合,推动高校、科研机构进入企业技术中心。这方面中山做得不错,中山目前已有79家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数量不少,要再接再厉,凡是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都要建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这些中心要通过产学研结合,多引进高校、科研机构进入企业技术中心。
三是加强专业镇和火炬区创新平台、实验室建设。中山拥有19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10个专业镇,有不少高科技产业园区。现在很大的问题是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中山的中小企业很多,这些企业建不起独立的创新平台,需要专业镇建立统一的创新平台,省里在佛山开了现场会,希望中山总结专业镇的经验,加快带有集群创新特点的创新平台建设,帮助更多企业解决人才不足、设计能力不强的问题。
四是继续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著名品牌、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集团,支柱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地区也可以创立区域品牌。今年中山被评为中国品牌经济城市,100个工业企业拥有省级以上名牌名标和国家免检产品,名牌名标占有率位居全省前列,名牌带动战略创出了经验,应该认真总结,创造更多知名品牌,把企业做成龙头企业,把名牌产品培育成拳头产品。将好的企业做大做强,比新建企业发展更快,这也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有效办法。希望中山下一步将现有名牌企业做大做强,打出一些拳头产品。同时,除了企业品牌,还要做好区域品牌,做强黄圃腊味等区域品牌,打出名堂。
五是积极鼓励以市场为导向的集成创新,支持有本地优势和特色的原始创新。中山东部组团有“高、集、重、物”的产业发展方向,即发展高科技、集约型、重化工业、物流业,还有不少产业集群,怎样以市场为导向,引导产业集群集成创新,希望中山认真研究探索,作为一项课题,探索出经验。模仿加创造是一条规律,是一条有效的创新之路。
六是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风险投资,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自主创新。在政策支持企业创名创优的基础上,激励社会资金投入自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