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刚才,小兵同志总结了我市环境保护工作情况,部署了下阶段治理环境污染和创建全国生态市的工作任务,我完全同意。希望同志们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贯彻市委中心组学习会精神,全面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抓环保工作和生态建设的“第一责任”
10月9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构建和谐中山专题学习会,会上崔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崔书记从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发展规律和时代进步要求的高度,围绕如何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要求市党政班子成员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研究切实有效的措施,以铁的手腕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崔书记的讲话立意深远,对我市当前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值得各级党政领导思考的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讲话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市委已经把有关材料下发给各镇区、各部门,全市上下要认真学习贯彻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精神,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建设“两个适宜”城市的目标上来,切实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解决好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严重影响区域投资环境的环境污染问题,为构建和谐中山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直以来,我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但是,我们要看到,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使我们面临的环保形势依然严峻,局部地区污染仍有加重的趋势,特别是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象日益突出。2004年全市受理环境信访案件同比增长28%,投诉人最多的是农民,这说明农村污染在加重,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刚才的录像所反映的问题足以让我们感到震惊。然而这只是农村整个环境污染现状的“冰山一角”,某些地区、某些行业的环境污染触目惊心。因此,我们在肯定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同样不能讳言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问题。任何掉以轻心和听之任之、熟视无睹的态度,都是对人民的犯罪。
当然,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是多年来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逐步积累的欠帐,也有的是新形势下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形成的新问题。如何还清旧帐,解决新问题?在这里,我重申一点: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负担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这至少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党委政府在环保工作上的作为应更多着眼于环境保护的“源头控制”,而不能仅停留于事后监管和污染治理;二是在参与环保工作的社会各个组织和主体中,党委政府的功能和作用具有重大导向意义。明确了党委政府的职责,就等于抓住了环保工作的“牛鼻子”,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和要害。我们常常抓环保执法,打击违法行为,但为什么企业环保违法行为仍然屡禁不止?我看很大程度是因为企业的违法成本太低,政府监管力度不够。又比如说,环保是需要巨大投入的事业,资金短缺却一直是困扰许多镇区环保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各级政府在加大投入方面责无旁贷。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环保工作中党委政府的重要责任,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环保部门当好“环境医生”和“环境警察”,各有关部门各尽其职、齐抓共管,社会各界主动参与、积极监督。惟其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在较短时期内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才有可能有效防范新的严重环境问题的产生,才有可能更有效地推进“和谐中山”的各项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突出重点,解决好关系全局的几个关键问题
要切实搞好环保工作、解决环境问题、提升生态水平,必须正视我市环境和生态问题形成、存在、消解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反复性。从当前的环境形势和发展趋势看,要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必须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几个关系全局的关键问题。
(一)加强环境整治,重点解决威胁群众健康和环境质量的主要问题。环保工作涉及面很广,做好环保工作,必须突出重点,把着眼点放在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的解决上。一是提高门槛,严格控制污染企业进入。要严格环保准入,对引进项目设置“绿色门槛”,坚决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以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为基础规划产业布局,尤其注意抓好电镀、漂染洗水等重点污染行业的统一规划、定点工作。二是加大投入整治内河涌。水污染防治是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目前岐江河已基本消除黑臭,两岸景观明显改善。下阶段要继续加大整治力度,清除河道内源污染,提高内河的自净能力。在加大治污力度的同时,高度重视流域生态修复,维护河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切实保护饮用水源,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的安全。三是加强生活垃圾和危险固体废物的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四是加大力度查处机动车超标排放。五是加快做好污染源排放企业监控,实现全方位的24小时监管。市政府正在考虑投入资金立项建设一套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有关方案要加快进行论证后投入运行。
(二)强化环境执法,坚决依法依规处理超标排放企业。各镇区、各部门要将防范污染事故、保持社会稳定放在突出位置,把严查环境违法行为作为环境执法的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大对违规建设项目和非法排污企业的清理整顿和处罚力度,坚决遏制污染反弹。对违法排污企业要保持高压态势,不论任何人、任何背景,一旦违法,坚查到底。为此,市政府决定将环保治污执法大检查顺延至明年第一季度,继续重拳出击抓整治。要加强部门联手行动,通过曝光乃至停牌等办法促成违法排污企业整改。对严重违法行为实行重惩重罚,该追究司法责任的要坚决追究司法责任,使环境违法者不仅无利可图,还要付出法律的代价,彻底扭转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局面。要加强各级环保机构能力建设和执法培训,搞好政风和职业道德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
(三)坚持统筹城乡环保,积极推进农村污染防治。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广大农村特别是城乡结合部,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突出,污染主体分散,新问题层出不穷,一些环境问题解决起来难度较大。因此,要把环保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加快镇区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步骤地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问题。加强对禽畜养殖污染的监控,对各镇区屠宰点外排废水实行沼气或生化处理,禁止直接排放。继续从资金投入、总体规划和领导力量上加大力度,抓好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清理和改水改厕工作。要组织好若干次部门的联合行动,彻底清理违规违章养殖场、饮食店及相关建筑物,确保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从目前的情况看,工业增长、人口增加、城市扩张等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还在不断加大,要在发展中有效保护和改善环境,就必须使经济增长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要积极引导企业由末端治理污染转变为全过程控制污染,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抓紧制定和推行清洁生产规划和实施方案,在重点城镇、重点工业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试点。积极构建企业、工业园、城市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框架,实施一批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改造规划项目,构建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
三、加快创建全国生态市步伐,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生态
要全面推进全国生态市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良性互动,必须集中力量,抓住重点,扎扎实实地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一是认真组织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市政府已出台《中山市五桂山生态保护区管理暂行规定》,有关部门要认真实施。通过加快生态功能区和城乡一体化生态安全维护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和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服务业,建设健康、协调、持续的生态型人居环境。二是要集中力量抓好生态市建设工作的瓶颈,全面加快污水处理厂、组团垃圾处理基地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目前,我市城镇污水处理率、危险废物集中处理率偏低,直接影响了环境质量的改善。各镇区要排除困难,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市委、市政府正考虑在全市范围内统一征收污水处理费,在广泛征求意见后实施,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累资金。各组团的垃圾处理基地要按照规划要求,在征用地、资金选址等问题上全面加大协调力度,确保如期推进。三是推进“绿化中山大地”工程,按照规划要求确保资金投入到位,加快城乡绿化建设,特别是沿路、沿河两侧的绿色通道建设,不断提高城乡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量。推进生态公益林、大型公共绿地建设,强化林地、林木、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保护,抓好泥石场复绿等工作。“积小胜为大胜”,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加快实现生态市创建工作目标!
同志们,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工作,敢于碰硬,切实推进各项环保和生态市创建工作,为建设“两个适宜”城市,构建和谐中山,实现富裕安康作出新的贡献!